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蒋胜男谈创作:要尊重观众而非讨好,追求“人人爱”是无用功
首页> 文荟频道> 今日推荐 > 正文

蒋胜男谈创作:要尊重观众而非讨好,追求“人人爱”是无用功

来源:新华网2020-08-26 08:48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新华网上海8月22日电(文星月)2020上海书展期间,新华网专访以创作历史题材闻名的作家、编剧蒋胜男,邀请她讲述自己的创作理念,以及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二十余年来对行业内部变迁的思考。

  曾在采访中被媒体形容为“江南女子”“温柔知性”的蒋胜男,谈至兴浓时,身上“敢想敢说”的锐气让人吃惊;但忆及她所塑造的那些个性鲜明的女性角色,又让人觉得理当如此。譬如,当提到如今已是一种创作标签的“大女主”,蒋胜男认为,“大女主”不在于事业、爱情多么风光,而在于其背后经历并克服的一系列困难;谈及短视频等新型娱乐方式给文字行业带来的挑战,蒋胜男则直言,应当正视现代社会中信息载体的变化,而非一味视新事物为“异端”。

  长年的网络写作生涯,给了蒋胜男纵观网络文学发展史的视野和底气。在她看来,网络文学创作者和受众从最初的“社会精英”到“城市小康”,再到“网吧”和如今的“村村通”,准入门槛虽然不断降低,但其背后隐含的信息交换给整个社会带来的积极面仍然大于消极。“它能让所有人知道,原来别人有那么多不同的活法。”蒋胜男说,这是她眼中“网络改变社会”最重要的意义。

  文学人物可以成为现实生活的坐标

  新华网:您这次携近作《燕云台》来到上海书展,书中主角萧燕燕(编者注:即辽朝萧太后萧绰,小字燕燕,故又称萧燕燕)以及此前《芈月传》中的芈月,都是各有千秋的历史女性人物,您在塑造这类角色时一般如何把握?

  蒋胜男:我会尽量让笔下不同的角色在性格特征上拉开距离。比如芈月是一个很坚忍的人,萧燕燕则是一个直接、活泼的人,这些性格特质源于她们各自人生中的变化。

  当我写作的时候,我从不单单去写一个人,更多地是在写那段历史。好比我写芈月、写萧燕燕,不是因为这两个历史人物忽然让我一见钟情,是因为我想写一个大时代下,群体在十字路口如何抉择。这些抉择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做出的,只是写作的时候,需要挑选合适的人物作为代表。

  包括写人们口中的“大女主”,我认为“大女主”不在于事业多成功、男人多爱她、她有多“开挂”,每个人其实都不容易,就算看上去有“挂”,背后往往也经历过很多的打击,在我看来,现代女性是想从中得到一种情感共振的。

  新华网:您说的情感共振是指?

  蒋胜男:打个比方,我们在生活中会经历成功、失败、被背叛……种种情况下产生的情绪,不能完全被亲朋好友劝慰和消化,就可以在文学人物身上寻找共振,或者说一个“情感坐标”。这个坐标可以是“坏”的,让我们知道遇到事情最糟的处理方法,生活中决计不能这么做;也可以是正面的,让我们知道遇到挫折的时候如何重新站起来,甚至让自己变得更好。

  文学人物带给读者的共振包括情感上的,也包括命运上的,因为人类对生命的疑惑是相通的。这些情感经历和内心的折磨,也需要作者投入沉浸式的写作。

  新华网:说到沉浸式写作,作为一名生活在现代的女性,您在创作中怎样处理自身和作品所在时代价值观的冲突?

  蒋胜男:我发现我们对古代可能有一种贴标签的倾向,认为它是“封建的”“压迫的”“坏的”。其实时代不同,规则不同,但每个人对事物的处理有一定逻辑,人性趋利避害,这个逻辑一定是不变的。

  创作者尊重观众,观众自然会尊重你

  新华网:您刚才谈及,文学人物可以成为读者生活中的坐标。但读者能否接受一个“坏坐标”,他们认为的“坏”和创作者心中的“坏”又是否统一,值得商榷。

  举例来说,近期一部引起争议的电视剧中,女主角经历了丈夫出轨、被丈夫牵连欠债、自己卖房卖车还债,但编剧并没有安排她“东山再起”,只是在结局离开上海,到深山重新创业,不少网友对此大加吐槽“别说这是现实,上班这么累就想看点爽的,为什么恶心我”。您也是一名编剧,对观众与编剧在认知上发生剧烈冲突这种现象怎么看?

  蒋胜男:我的看法是,编剧在创作中的确可能想追求现实感,因为我们都知道,例子里的事在现实生活中是会发生的。问题在于,如果一部剧的开头看起来是“爽剧”,就会开启某种误读。观众带着“爽剧”的期待看下去了,最后编剧突然要和观众“讲现实”,这会激起观众的愤怒——一家餐馆从外面看是鲁菜馆,到了上菜的时候突然端上一盘川菜,那顾客肯定有情绪反应啊。

  当然,这也可能是电视剧剧本的创作体制导致的,有时候一部戏的剧本涉及多人创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又可能都会觉得开头三集之内要有一个特别爽的东西来“出圈”。这就要看影视剧的创作意图有没有一以贯之,每个编剧到底在往一个方向合力,还是往不同方向使劲?

  我认为,编剧讲现实,观众自然也会尊重你,前提是从一开始你同样尊重观众。咱们不能永远觉得“这届观众不行”,你是写给观众看的呀!或者作者也可以完全不理观众,自己做一些冷门的、甚至注定会刺痛乃至冒犯观众的题材,像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或者日本作家太宰治的一些著作,但这些让你“不爽”的东西从来不会包着一层“爽”的糖衣送给你。

  新华网:您动笔的时候会考虑读者的接受度吗?譬如打算写某个题材,但因为害怕观众不熟悉或不接受,转而改变自己的创作思路。

  蒋胜男:我觉得写作的时候,就先考虑写作的问题。像中国这样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哪怕写一个“小众”题材,受众搞不好也抵得上一个小国的大众了。

  最重要的还是作者一定不能得陇望蜀,还没开始创作,就想着怎么捕捉各种不同的读者,那结局很可能就是求荣反辱了。你又不是人民币,怎么可能指望所有的读者都爱你?再说了,就算是人民币,也不会所有读者都爱你啊。

  正视变革,警惕“文字原教旨主义”

  新华网:刚才一直在聊文学和影视,不过近年来人们在休闲时最青睐的既不是书也不是电视剧,而是短视频。您认为,在短视频时代,阅读对人们还有以前那样的魅力吗?

  蒋胜男:其实阅读本来就不是一件百分百大众的事情。过去书的销量很高,但不要忘记,那个时候电影、电视剧也很少。如果说一座花园里有牡丹,有芍药,我们觉得它们极为重要,但不能说除了这两株花,其他可以寸草不生。也得允许长点狗尾巴草吧?文学作品当中有一部分属于文学高峰,能够留在史册上,但这不意味着其他作品就没有存在价值了。

  事实上,不管是文学还是视频,都可以充当这个“狗尾巴草”。哪怕我国的识字率普及到高水平,一部分人本质上还是不爱看文字的东西。过去没有短视频,必须读字;但现在不一样了,短视频只要有两分钟就能刷,它吸引原来对文字信息不感兴趣的人,让他们从这个新渠道获取信息。

  新华网:您认为这是一种自然的变化。

  蒋胜男:每一次文明向前扩张,从龟甲、青铜、竹简到纸张、印刷、网络,这些信息载体的成本都更低廉,受众面更广。对于原先那种载体的持有者来说,每次改变都可能是一种文化降维,甚至是一种文化的堕落。但对于整个社会文明来说,这是向前走,还是往后走?我觉得这是社会的进步。

  我们不能自封为“文字原教旨主义者”,把从非文字渠道获取信息的人都视为异端。视频的流行可能使读字的人减少了,但也可能使获取信息的人口总量增加了,而后者是一件好事。它意味着世界的末日、文化的毁灭吗?我想并不如此。

  但文字的重要性一直是毋庸置疑的,对我而言,要是给我看十个短视频的时间,我还不如看一段字,因为这对我来说更便捷。每个人获取信息的方式不同,我甚至可以觉得一个视频里的人又唱又跳,很聒噪。

  新华网:现在,信息的触角伸得更长了,反推来看,人们也更容易用文字、音频、视频等各种方式在网络上输出自己的想法和创作。您觉得这种便捷对文学创作来说,是增加了参与者、爱好者的数量,还是会降低创作门槛,导致质量下降?

  蒋胜男:说实话,门槛也不会因为这种原因下降多少——它本来就在连年降低。我们复盘一下,最开始哪些人能上网?不外乎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的大公司职员,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或者大型报社记者。那时候的网络文学最“高端”,但也极其小众。

  等一般城市家庭都购入电脑之后,就出现了第一代真正形成潮流的网络文学,其实它特别“传统文学”,特别文艺范儿。当网络文学变成我们现在所谓的“网文”,已经到了网吧时代,最后又进入今天的网络“村村通”时代。

  我个人观察,变成“村村通”之后,原来那批读者确实难以接受今天网文界涌现出的一些“奇葩”现象,比如所谓的“双处党”(编者注:指对开展恋爱关系的两主角有身体洁癖的作者或读者)。当这些“双处党”在网上攻击不合己意的人时,他们其实在捍卫自己脑海中的一种道德传统。但我认为,说不定吵着吵着他们就会发现:人生还真是多种多样,我为什么要把自己活得这么苦呢?——人心是趋利的呀!强光射入的时候,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用手遮住眼睛。但他会去把门关上,回到黑暗中去吗?我认为回不去了。

  所以,“村村通”在我们这个时代的意义,不只是让人在App上拍两个视频把自己的西瓜卖出去。它能让所有人知道,原来别人有那么多不同的活法。有些人在过去,可能一生都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现在他们开始把自己的生活和喜怒哀乐告诉你,在分享之余也看看他人的生活,了解这个世界不一样的部分。我觉得“村村通”对社会最大的改变就在于此。

  作者简介

  蒋胜男,作家、编剧,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温州大学人文学院研究员。

  1999年从事网络文学创作以来,创作了《芈月传》《燕云台》《权力巅峰的女人》《历史的模样:夏商周》等十余部脍炙人口的网络文学作品。

[ 责编:白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访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 雄安新区大河片区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