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卧虎让路曾明俊 传奇父爱泣血行——读者热议湖北乡土作家王永红长篇小说《父爱》
首页> 文荟频道> 今日推荐 > 正文

卧虎让路曾明俊 传奇父爱泣血行——读者热议湖北乡土作家王永红长篇小说《父爱》

来源:中国文化报2020-09-25 11:57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曾明俊四逢老虎,每次都逢凶化吉,成为鄂西山区人们津津乐道的传奇故事。1956年的一天,他在水运队放排,心里十分挂念怀孕的妻子需要补充营养,就用刚发的工资买了两块肉趁夜送回家。当他举着火把走到一处密林时,突然发现有只老虎横卧路中,进退维谷之际他镇定与老虎“对话”,竟赢得老虎摆尾互动,示意让他从身上跨过,还跟在后面尾随相送。这是他第3次与虎遭遇……

  曾明俊年近花甲,为给儿子彤华筹集上大学的学费,仍坚持日夜为电站背沙,每天挣4元钱。“他说他每背一篓沙,彤华离大学就近一步……”就这样背了49天,上山下山往返3000趟,背了1488篓河沙。最终他用背沙汗水和人格魅力,为儿子换得800元“吉利”数字学费,使彤华顺利到北方科技大学报名,从此踏上了“为国家服务,为人民服务”的金色阳光之路。

  像这样智退老虎的传奇故事,让人为之动容的父爱亲情场景,在王永红长篇小说《享受父爱》中随处可见。这部27万字的作品2010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推出(2012年再版),2016年收入海天出版社出版的3卷本《抱朴斋文选》上册(长篇小说卷),被广大读者称之“为天下慈父立传的精品力作”。

  笔者近日获悉,王永红又将《享受父爱》再度补充完善至33万字,更名《父爱》由长江文艺出版社第三次再版。著名作家叶梅为《父爱》作序。在《享受父爱》“升级版”即将面市之际,特荟萃部分人士对《父爱》的热评以飨读者。

  青山终不老,大爱永无边

  ——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副会长:叶梅

  王永红的长篇小说《享受父爱》早已拜读,作品以丰富饱满的生活积累、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及鲜活的地方语言,塑造了一位大山里普通农民父亲形象。在当下全国每年以数千部长篇小说问世的庞杂市场中,这本书如一股流自大山深处未经污染的清泉,赢得了读者的青睐。近期应出版方之约,此书经作者精心修订后将以《父爱》之名再版。笔者重读书稿,多有感慨。

  《父爱》一书通过山里人的命运以及独有的生命感受,折射了自上世纪中期以来不同时代的风云际遇,表现了山区人民在战争、社会变革中的生死离别、沉浮挣扎和顽强意志,更有行进于崎岖山道上的梦想和希冀。书中所刻画的父亲曾明俊生于内忧外患的旧中国,他以鄂西汉子的吃苦耐劳、坚韧不拔,趟过了人生的一道又一道险境,每次遭遇无不显示出身在其中的宏大而又复杂的时代背景。

  王永红曾在当地县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父老乡亲的生活牵动着他的情怀,也不断激发其创作灵感。而创作长篇小说《父爱》,正是他多年的初衷。他以多年的山区生活体验,以及对人生的观察与思考,对山区人物的描写信手拈来,入木三分、栩栩如生。无论是主人公父亲曾明俊,还是幼子奎生,生母及后妈,家族里的长者、亲戚,山村的各色人等,无一不活龙活现、呼之欲出。

  书中的父亲身为长子,一生富有担当,有情有义,知恩图报。当从苦难中迎来春天之后,父亲专门请人写了一副对联,郑重地贴在大门两旁:“吃水不忘挖井人,翻身不忘毛主席”。他告诫儿女,苦水中泡大的人,要珍惜生活,善待他人。母亲临产前,父亲深感“儿奔生、娘奔死,只隔阎王一张纸”,担忧甚至敬仰,百般呵护。当老师的舅爷被划成右派,见人绕道走,但父亲却拦住他,把他往家里拉。陌生的路人在风雪交加之时冻饿于门前,父亲携全家舍下口粮救人于生死之间,被救的山里人后来施以回报,成为兄弟。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指出:“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王永红以人民为中心,潜心为劳动者立传,于是刻画出这样一位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父亲,一群与青山相伴,与绿水相依,自强不息、扶正扬善的山里人。他们是大地之子,也是那雄伟山脉、巍然峻岭之魂。

  四个月工资,助弟上大学

  ——深圳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深圳市原国家税务局党组书记、局长,书法爱好者,经济学博士:刘军

  《父爱》不仅浓墨重彩描述了曾明俊对妻子、儿女、亲人的无比挚爱和奉献精神,对乡邻和陌生人的乐善好施,对邪恶强权的抗争与反击……也彰显了兄弟情深、相互帮扶的传统美德。“梦之圆”章节中,一段弥漫人间烟火气和夫妻情趣的对话,我至今记忆犹新:

  彤华考上大学临行头一天,送礼金祝贺的乡邻乡亲一茬接一茬都回家了。“那个时候,20元可是个大数目啊!”晚上雪柳问奎生送彤华多少学费钱?奎生说50元。雪柳瞪了奎生一眼,反问道“50元?”奎生回应:“我是他大哥,不给50元像话吗?”雪柳不满地望了奎生一眼,生气地说:“亏你还是他大哥,50元拿得出手吗?你当真是个小气鬼呀!”奎生没想到雪柳会给自己戴上“小气鬼”的帽子,就说:“ 50元,我两个月的工资呀,你知道吗?”雪柳瞪眼狠狠说道:“曾奎生啊,我跟你睡了上十年的瞌睡,才知道你这么小气呀,我一直认为你大方,仗义,是个男子汉大丈夫,看来我看走了眼哪!”奎生连声“对不起”,恳求道:“我用小人之心,度你君子之腹,你就原谅这一次吧,依你说我们该给多少钱啦?”雪柳说:“给就给一个整数,100元。”奎生一惊,脱口而出:“100元?”

  由于奎生手头拮据,最后还是雪柳拿出平时丈夫每月给的5元贴补家用的零用钱,才勉强凑齐了100元,送给考上大学的大弟弟去北京上学。奎生小心翼翼的试探与引导妻子凑钱的用心,在雪柳的慷慨出手之后,终于达成了贫穷夫妻的和睦一致。

  狭路逢老虎,相伴逶迤行

  ——中国500强企业深圳市爱施德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深圳市人大代表:黄文辉

  幼女夭折又丧妻,幺姨填房心歹毒。《父爱》中的慈父曾明俊为了“我”(儿子曾奎生),毅然结束不幸的第二次婚姻。他的第三次婚姻遇上了心地善良的田月芬,一开始父亲仍是心有余悸,“我总是放心不下呀,万一再遇上像幺姨那样的人,我就害苦了奎生啊!”“她会不会永久心疼我的儿子,这一条她做不到的话,我宁可打一辈子光棍。”结婚后,父亲对田阿姨担起了一个丈夫的责任。

  母亲怀孕七八个月后,他好不容易买了点猪肉,念叨着提回家里给母亲补补身子,夜晚竟然与一只老虎狭路相逢,父亲既不肯半路折回去,更不甘心把手里的猪肉丢给老虎,只得与老虎达成默契,一先一后,逶迤而行……母亲临产前,饭是父亲做,衣是父亲洗,他大包大揽了所有农活和家务。父亲对母亲的疼爱,还表现在女儿春燕出生后,他毅然决然给孩子取名田春燕。后来,女儿春燕不幸因公受伤早亡,父亲又主动提出把儿子曾文华改名为田文华。在鄂西土家山寨,除非是男到女家“倒插门”,孩子才从随母亲姓氏的。而像父亲这样先后两次给孩子取名和改名随母亲姓田,这不仅需要博大的胸襟,也是出于他对妻子的尊重和敬爱之情。

  母亲重病后,父亲访得一百多里外的天柱山有位老中医,药到病除,医术高明。他不畏山高路险,用背架子背着母亲走了整整两天,使母亲与死神擦肩而过。正是作者精心撷取这些动人心魄的生活细节,才立体勾画出这样一位血肉丰满、情感充沛的好丈夫形象。

  文学守卫者,安贫成《父爱》

  ——散文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自治区文联原副主席、《草原》文学月刊原主编:尚贵荣

  王永红的《父爱》是一本好书,是一部仁爱之书。它让我们看到一个中国农民家庭的两代人(也许三代更为准确),如何从战争、苦难、饥饿中走出,最终走向今日,走向光明。全书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爱”字。朴素优美的文字,从容不迫的叙述,具体生动的细节描写,则是这本书成功的必要保证。

  我与永红老师乃忘年之交,因为文学使我们相识。虽然并无深切的交流和来往,但在呼和浩特的匆匆一面,他的谦和、朴实,还是给我留下了良好的印象。他以七十多岁之高龄,对文学的那一份执著与热爱,尤其令我感动。在这个物欲横流、人心狂躁的现实世界里,如果没有文学,没有像永红先生这样一些怀揣文学之梦、安贫乐道、甘于寂寞的文学守卫者,这个世界会变得十分冷漠。

  《父爱》与《父亲》,双峰共比肩

  ——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俗学会理事、湖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王作栋

  初读《父爱》,我立刻联想到著名画家罗中立的油画《父亲》。读完《父爱》之后,小说中的“父亲”形象呼之欲出,却不是油画中的了。作者用白描、写实的手法,刻画的父亲曾明俊是南方的、长江流域的、鄂西大山中的铁骨汉子。曾明俊与黄土地上的那位老农一样厚道,一样勤苦,一样历尽生活的艰辛,但眼中却少有油画里定格的那种凄楚迷茫、仿佛带有恳求意思的目光,他执拗倔强,认准的道百折不挠走到底,岩石一样坚韧。

  尤为难得的是,作者发挥长篇小说包容量大的特色优势,将曾明俊对子女、家庭、集体、社会的分寸尺度,对乡邻、朋友、落难陌生人所坚守的待人处事朴素是非观、伦理道德观,作了多视角、全方位描叙。曾明俊在世83年,生存于两个朝代,兵灾匪难也罢,被老虎抓伤、被毒蛇咬伤也罢,自己蒙冤、至亲蒙冤也罢,他倾尽心血汗水挺过来了,他撑起了一个有太多不幸与坎坷的农家。

  曾明俊年轻时曾在水运队担任放排小队长,在三年困难时期国家精简职工时主动申请返乡。他勤俭刻苦,不嗜烟酒,一门心思地鼓励子女读书、明是非、长知识。子女都成家立业后,他和老伴也张罗把自己住的旧房子简单装修,但拒不吊顶:“我们家一不开歌舞厅,二不开宾馆,吊什么顶哪!”传统美德、传统观念浸润在他的骨子里,家中大事都是他说了算,也依从妻子放生娃娃鱼;家门口的香樟树无缘无故地枯死,他预感自己来日不多,便着手“辞路”;当沉疴缠身之后,晚辈为让他静养除夕不放鞭炮,他却催促子孙照放不误:“千年的传教,为我就改变哪?”作者精选一连串细节说事,一位个性复杂鲜活、地地道道的农民“父亲”,让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灵魂的歌声,永恒的回音

  ——散文家,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届湖北文学奖、第十届全国“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甘茂华

  在《父爱》一书中,王永红对人生价值、人的命运以及生命意义的追寻和思考,是不是很让我们获得一些温暖和感动呢?他的确是个来自山区农村、扎根民间文学土壤的乡土作家,农民的苦难,他感同身受。如果对农民的艰辛和疼痛没有切身体验,又怎能写出父亲鲜活的形象来?他的欣赏趣味,他的生活习惯,他的语言文字,都属于鄂西五峰的山地,散发着泥土的清芬。

  父亲弥留之际,还在深情地呼唤远在国外讲学的儿子。他尽全力地喊出来后,紧闭双眼,嘴角嚅动,眼角滚落出两颗泪珠,从此再也没说出话来。刻骨铭心的一幕,永远定格在人间。我想好的小说,应该是灵魂的歌声,能够在人间传来永恒的回音。王永红年近八旬,用生命点燃一支红烛,这一部小说如此明亮,照耀着人心的每个角落,晚年因此更美好。

  砰砰砰敲门,“苦难”中出场

  ——三峡日报传媒集团高级编辑、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宜昌市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韩永强

  《父爱》主人公曾明俊的出现,为中国底层男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在我们过往的文学形象中,主人公总是有着这样、那样或波澜壮阔的人生经历,或坎坷曲折的飘蓬事件,或诡异神秘的迷踪意象等。曾明俊却基本不具备那些特征,他平凡普通得就像我们生活中最寻常的一份子。

  王永红在塑造曾明俊时,也选择了比较典型的故事情节。比如他出场时就有几分惊怵电影的画面感:“砰——砰——砰——”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响了起来,我们全家人都站起来了。是父亲回来了,我连忙抢先跑去开门……拉开门栓,打开门一看,立刻吓得惊叫起来:“妈,快来呀,血——爹——我爹他——”这样的场面除了给曾明俊的人生打上“苦难”印记之外,似乎没有其他任何的强调或暗示。因为在那样的时代里,几乎所有的中国人都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挣扎着,都在遭逢着民族最为黑暗的时光。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曾明俊所要遭受的苦难仅仅是一个开始。顺着这样一个阅读思路,我果然找到了曾明俊一生中所注定要遭遇的种种苦难:失妻、丧女、被讹、受虐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没能让曾明俊屈服,他在承受中坚强,用自己的坚韧在担当中把父爱无私奉献给了他的家庭。惟其如此,曾明俊才可成为中国底层男人的参照系。

  跪拜怨恨消,上门看“仇人”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宜昌市文联秘书长:邓俊松

  宽恕别人过错,求得心灵安宁,这是传统美德。《父爱》体现了大度宽容之美。

  在作品结尾,讲到父亲上了清溪湾,想约幺姨见面。舅妈吃惊道:“她还好意思来呀?她对奎生那么刻薄,那么心狠,那么不近情理……”父亲接过话头:“都是过去的事了,老皇历不翻啦。再说那时候,她也有难处呀,也不全是她的错呀!”在“我”的印象中,原来一讲到幺姨,父亲就愤怒。可后来却来了个180度大转弯,不时替幺姨开脱,说幺姨也是迫不得已,情有可原。

  在父亲教导下,“我”在50多年后再次见到幺姨时,亲热地喊了她,还行了跪拜礼。这一声呼唤,让50多年的怨恨雪融冰消,断了50年的亲情血脉又畅通起来了。从清溪湾回来,父亲又安排“我们”买东西去看望项书记。说起项书记“我”就气不打一处来,是他粉碎了“我”的大学梦。可父亲说,项书记不止一次找他道歉赔不是。“人家认错了,悔改了,我们怎么就不原谅他呢?”于是“我们”去看望了项书记。

  容人过错,海纳百川。父亲开阔的胸襟,完美的人格,为“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在践行民族复兴“中国梦”的今天,在各种利益关系发生深刻变革的今天,尤其需要这种胸襟。

  舅爷挨批斗,父亲抱不平

  ——湖北省宜昌市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党组书记、局长:皮厚超

  偶得作者签名赠书,引人入胜手不释卷。书中鲜活的人物时常浮现眼前。长篇小说《父爱》由王永红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整部小说分为冬、春、夏、秋四卷,每一卷都可以独立成章,体现了作者在构思和架构上的用心良苦与高超写作技巧。

  我对书中主人公——“父亲”曾明俊十分敬佩,他虽为社会底层贫困农民,但明事理、辨是非,有铁骨侠义之风,故对第七章一段内容印象深刻,仿佛身临其境:

  当“我”的舅爷被划成右派分子,在学校挨批斗时,父亲念叨舅爷平日的好,毅然带着“我”走了60多里山路,到小龙坪小学探望舅爷。当看到贾书记一伙批斗舅爷,将粪桶挂到舅爷脖子上时,父亲紧咬的嘴唇竟沁出了血。后来,贾书记又大耍威风,竟歇斯底里大呼大叫,非要舅爷把一副几百斤重的腰磨背到大队部去。面对这种仗势欺人的蛮横之举,父亲再也按捺不住,他挺身而出,硬是要4个老师抬起放上了腰磨的背架子,要替舅爷把腰磨背到大队部去。因为父亲的仗义执言,区委王副书记给舅爷正了名,还将贾书记调离了学校,还了舅爷一个清白。

  一滴水能辉映太阳的光辉。书中描写父亲双眼喷火,义正辞严,替亲人打抱不平和分忧解难的场景,令人心潮激荡,肃然起敬。折射出父亲善良正直、重情重义、不畏权势、勇于担当的品格。

  告别破草屋,走进春天里

  ——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资深编辑、民俗专家、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史志办公室退休干部:廖崇纲

  在《父爱》中,作者以父亲曾明俊这样一个特定人物视角,在作品中铺展延伸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场景。始终把父亲的生活场景,置放于社会急遽变化或变革的历史环境中,让他们经受人生的考验和生活真实的煎熬,但作者又没有很直接去展现历史大事变,而是将历史大事、政治大事尽量予以淡化处理后作为小说人物与故事的背景。

  书中提到的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合作化、人民公社、“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十年、农村土地承包、改革开放等历史事件的过程,除了文化革命,大多都轻轻带过,甚至不经意间加以艺术虚化。如获得翻身解放,当家做主人,如此重大的历史变化,作者只是以“我和父亲再也没有进过那间破草屋了”,寓意着旧社会一去不复返;“父亲带我走进春天”,多么简洁,一语双关,一是父亲与他的姨妹解除了婚约,“我”自然从后妈的阴影中解脱出来,这是家庭的春天;二是中国解放了,五峰解放了,曾家畈也解放了,天大的变化,就用8个字写尽了这一切。

  对于历史事件是如此,而对于与小说人物命运相关的细节或情节的描绘,又是纤毫毕现、力透纸背。第一章“妹之殇”和第二章“母之殁”中,作者饱蘸笔墨用整整两章的篇幅来写妹之夭折和母亲的含恨辞世,极力写出骨肉亲情的痛感和酸楚。这一简一详之间,看出作者颇具匠心的文字取舍。

  为抚丧女痛,让儿随母姓

  ——湖北省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审计局退休干部:佘桃珍

  《父爱》中的曾明俊命运坎坷,堪称世上伟岸挺拔、也是最具苦难经历的父亲。面对一连串的打击,父亲始终以开朗坚韧来面对命运挑战,他用一生的爱,精心培养子女,支撑起一个遭受了太多不幸和坎坷的家……

  父亲对儿女的爱,永远是无私地奉献,无怨无悔地付出,不求任何回报。“父亲”曾明俊,一生中为了儿女结过3次婚——结发妻子因两岁女儿在日机轰炸时,用乳房堵住女儿小嘴不让其出声,以女儿幼小的生命换取了百多人的性命,由此21岁的母亲也因乳房伤口不治而逝。为了照顾3岁儿子奎生,在妻子病逝后,他按照岳父安排与不足18岁的幺姨妹填房成婚。不料这位“亲幺姨”待奎生十分狠毒。为了奎生,父亲义无反顾地放弃了这段不幸婚姻。

  同样是为了奎生,父亲与儿子相依为命七八年。因儿子奎生早就喜欢上田(月芬)阿姨,父亲与田阿姨的婚事很快水到渠成。奎生10多年里第一次亲亲热热地喊了一声 “妈”,田阿姨也亲亲热热的答应了一声。不久,一个独立的3口之家建立了,虽说贫穷,父子俩终于找到了“家”的感觉,那份亲情和温暖叫人羡慕。

  随着时间的推移,历经坎坎坷坷,二三十年之后,曾家成了一二十口人的大家庭。饱受磨难的奎生已成为名闻一方的作家。可怜天下父母心啊,父亲为童年的“我”吃尽千辛,尝遍万苦,“我”的成长无不浸透父亲的心血汗水和泪滴。小说中的“父亲”,在特定生活背景下,对婚姻对象取舍的唯一标准就是取决于儿子——奎生的喜好,这是这位父亲体现和表达得最典型、也是最真诚的父爱。

  在小说中,如山的父爱,随处都给我们留下深刻印象。譬如,在春燕割稻子割伤手指之后,父亲“每天早上都要检查春燕的手。”春燕的伤势恶化、病情危险的夜里,父亲拉着板车跑公社卫生院、区医院抢救女儿,当医生确定女儿“心脏已停止跳动”,母亲“瘫倒在地,不省人事”时,父亲“用手抹去满眼泪水,把巨大悲痛吞进心里,劝说母亲——我们同女儿一道回去。”“十多里路……父亲拉着板车足足走了4个小时,父亲感觉到心里像捅着一把刀……半夜过后,父亲才到了家门口。一到家,父亲就倒在地上站立不起来了。”

  当老队长问父亲“春燕放在哪里”时,父亲哽咽着说:“我不信那些老风俗,你帮我把春燕放在她睡过的床上,让春燕在自己的床上再好好睡一觉。”父亲为了让女儿入土为安,“走到何必为面前,一下跪在地上,恳求道:‘何队长,请您批几根杉树,我给春燕钉个匣子。’”春燕走后,为了抚慰失去爱女母亲的伤痛,父亲让儿子改随母姓,这在当地是绝无仅有的。(胡振栋/整理)

  作者简介

卧虎让路曾明俊 传奇父爱泣血行——读者热议湖北乡土作家王永红长篇小说《父爱》

  王永红,男,1942年6月生,汉族,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渔洋关镇人。中共党员,系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群众文化学会会员。

  文艺创作受县以上表彰奖励数十次,其中省以上奖励20多件(次)。先后获湖北省民间文学“屈原奖”2次;《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五峰卷)》获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中篇小说《水猫子》《逮鱼》分获《草原》杂志年度“草原文学奖”和《长江丛刊》“优秀小说年度奖”;小小说集《子虚村纪事》获湖北省首届少数民族文学评奖提名奖等。

  迄今编辑创作出版专著近20部,其中由出版社公开出版11部:短篇小说集《绝景》(系新中国成立以来五峰县首部文学作品专著)、小小说集《子虚村纪事》、长篇小说《享受父爱》、文学评论集《评说(享受父爱)》(与廖崇纲合编)、五峰《民间故事》《刘德培研究》《中国民间故事全书(五峰卷)》《抱朴斋诗笺》和《抱朴斋文选》三卷。在各级报刊发表各类文章300篇以上,计150余万字。

[ 责编:李宜蒙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十四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

  • 甘肃张掖:国家级玉米制种基地春播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