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杨建平
安史之乱,使兴盛的大唐王朝命悬一线。
安史之乱,也使一个才名远扬的诗人命悬一线。
一
公元755年,大唐盛世,繁花似锦,万国朝拜。自负英明的唐玄宗,当了30多年皇帝,也有了“皇帝疲劳症”,想当个“甩手掌柜”。自以为得计地为自己设计了“铁三角”:耍手段把儿媳妇杨玉环弄到手,心心念念玩高雅、卿卿我我玩爱情;选拔任用善于领会“圣意”、深知吾心的李林甫当宰相,替朕操持政务;一再为血统复杂、背景模糊的安禄山加授兵权,可以保卫边疆。
他曾得意地告诉亲信宦官高力士:朕今老矣,朝事付之宰相,边事付之诸将,夫复何忧?
没成想,滋润的日子没过几天,李林甫“死了”,安禄山“反了”,杨玉环“折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突发的“安史之乱”,使大唐嘎嘣一声“命悬一线”。安禄山打下洛阳,自立为大燕皇帝,派兵攻打潼关,唐玄宗仓皇出逃,奔向蜀地,“六军不发无奈何”,半道上把心肝宝贝杨玉环给“赐死”了。
皇帝跑了,满朝百官乱了,各自的命运犹如风吹柳絮随风散。
这时候,一个叫王维的“给事中”,也“命悬一线”。
他本来想跟着皇帝也跑四川,但是皇帝要轻车简从,没带他。
他又假扮平民,还吃药弄哑嗓子,企图混出长安,可是谁让他名气大呢?诗写得好,画画的好,琵琶弹的好,人又长得帅,被叛变的官员给认出来了。
安禄山虽然是一介武夫,但却很喜欢附庸风雅,能唱会跳,尤其是有一绝活“胡旋舞”,让唐玄宗和杨贵妃百看不厌,每每捧腹大笑。一听下边大将张通儒报告逮住了王维,大喜过望。安禄山和王维也算是熟人,一个是边疆统兵,一个是朝中作吏,虽然关系疏淡,但谁都知道谁,安禄山读过王维的诗、看过王维的画、也听过王维的演奏,知道他是大才子。所以一听来报,就立马“颁旨”给以重用:照原样,还是“给事中”。可是王维不认这个酒钱,拒不从命,还继续装哑巴。
看王维软抗,安禄山觉得杀了影响不好,放了可惜,用又不从。怎么办?那就“囚禁”。
先是在长安被关押在杨国忠的府邸,后又押送到洛阳关押在菩提寺。
二
王维多才多艺,笃信佛教,审美趣味高雅、疏阔。写诗著文很少啰嗦、很少铺张。
但有一首诗,很奇葩,全诗四句二十八个字,但题目就有三十九个字。
这首诗在后人看来,不如那“独在异乡为异客”“劝君更尽一杯酒”“红豆生南国”“空山新雨后”等脍炙人口,但在王维的人生里,却是刻骨铭心、意义非常。其毕生的艺术价值、生命价值都融合在这首诗歌里。
这首诗的题目是: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做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咏示裴迪。
又长又绕吧?我试着断一下句,大家就明白了:菩提寺禁,裴迪来相看,说逆贼等凝碧池上做音乐,供奉人等举声便一时泪下,私成口号,咏示裴迪。
诗是七绝,“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的题目其实不是题目,是一个序,讲述了这首诗创作的特殊背景。
当时(公元756年),王维被安禄山囚禁在洛阳菩提寺,叫天天不灵、呼地地不应,多亏有个官场外的好友裴迪,费尽周折找到菩提寺看望他。并告诉他外面的各方形势:唐玄宗安全到达蜀地;太子李亨继位为肃宗;唐军和叛军正在对攻。其中就说了叛军在凝碧池设宴奏乐,把唐玄宗教坊里的乐工集中一起强行要他们演奏,众人拒绝演奏痛哭不已,有一个叫雷海清的,怒摔乐器,大骂贼首,被当场肢解而死。
王维听后,感慨万端,就口占一首七绝,并念给裴迪听。
这个裴迪,颇有才情,也笃信佛教,虽不是官场中人,但悟性很高。听了王维这一首随口吟出的诗歌,他立马意识到这是表明忠心气节的好诗,也是将来洗清王维罪名、还原清白的历史证据。他说,你再说一遍,让我背诵下来。
走出菩提寺,裴迪就把这首诗,加上长长的题目,到处传扬,还发动梨园子弟谱成曲,四处演唱。
据说,这首诗起到了鼓舞士气、团结群众的作用,也传到新皇帝肃宗李亨耳朵里,他反复吟诵“百官何日再朝天”十分喜悦,觉得这是忠心气节、也是人心向往啊。联系到皇家的亲戚不少人都叛变投敌,尤其是宰相陈希烈、驸马爷张洎叛变后还对朝廷破口大骂,觉得囚禁中的王维忠心可嘉。
三
和王维同时期的诗人岑参,有一句很有名的诗“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囚禁中的王维,是“狱中”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表忠心”。让朋友们、同僚们知道我王维虽被任命了“给事中”,但我不从命、不屈服,我身陷囹圄、心在朝廷。
这是一首在大灾大难面前、历史紧要关头表明政治立场的“政治诗”,但诗还是要按诗的路子来,不能喊口号。依然要写的气韵生动、意象万千。
写安史之乱造成社会动荡、生灵涂炭,一句“万户伤心生野烟”,简括而有力度、有温度,比起李白的“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气象更高远;写对叛军的不满和愤怒,只用一个字“野”,野烟之意,曲尽其妙;写对局势的忧虑、对朝廷的渴望,“百官何日再朝天”,疑问句表达的可是期盼中透出必胜的信心;写伤怀往事,“秋槐叶落空宫里”,明明是群魔乱舞于昔日皇宫,逼迫梨园子弟奏乐,却偏偏着一“空”字,伤感之中对叛军的蔑视,视若“不存在”;最后才点到悲惨故事,“凝碧池头奏管弦”,这里的“奏管弦”,由于是接了上面的那个“空”字,也有呼吁朝廷早日光复的意思。
“盛唐绝句妙在言外”,就是表忠心、言气节的诗歌,王维也还是写出了自己的大气、疏阔、蕴涵,不像后人往往写的“露出筋骨”。
《唐诗援》评价这首诗说:“有无限说不出处,而满腔悲愤俱在其中,非摩诘不能为。”
四
公元757年10月,唐军光复洛阳。
王维终于盼到“百官再朝天”的时候。
他盼着自己被解放。
但占领洛阳的太子李俶,把他归到就任“伪职”的官员里,一并押解到长安,又一次关押在杨国忠的宅子里。
历史就是这样喜剧,安禄山抓他,把他关在这个宅子里;朝廷光复了,他又作为囚徒关在这个宅子里。
对于就任伪职的人员怎么处置?朝廷争议一阵子,最后决定分六个等级定罪。杀头、赐死、重杖、贬谪、流放等。
王维,又一次成了难题。
说他叛变投敌,那是算不上;说他被任伪职,他又拒不就任;说他变节,好像还写过那首“百官何日再朝天”的诗,传唱的路人皆知;说他英勇斗争,那他咋不像那个雷海清摔琴怒骂呢。
就任伪职,名册有证。
保持气节,有诗为证。
他是五品官,又是大名人,处置不好影响全局。
朝廷里面有高人,那就“囚着”,留一步“活棋”。
五
王维有个弟弟,叫王缙,也是个文武全才,诗没有哥哥写的好,但书法写的比哥哥强。安史之乱,王缙跟随李光弼坚守太原,抗敌平叛有功,被朝廷嘉奖任职为太原少尹、刑部侍郎。此时,王缙看出皇帝有心免去哥哥处罚,但又有顾虑,就上书奏明:请求用自己的官职为哥哥赎罪。
肃宗李亨很赏识王缙,也深爱王维之才,当年读到王维的“那首诗”时也深受感动,知道他的忠心和气节。遂正式任命王维为“太子中允”,这与他安史之乱前的“给事中”级别是一样的,都是正五品上阶。
终于“官复原级”了,王维感激涕零地赶快上表,谢主龙恩,《谢除太子中允表》刚刚上达朝廷,皇帝又加封了王维“集贤殿学士”衔,王维深知皇恩浩荡,又伏请肃宗御赐匾额,肃宗也欣然命笔,捧到皇帝墨宝,王维又上了《谢集贤学士表》,叩谢龙恩!
杜甫知道王维恢复官职,写诗致贺“中允声名久,如今契阔深。共传收庾信,不得比陈琳。一病缘明主,三年独此心。穷愁应有作,试诵白头吟。”
为答谢朋友的理解和关心,王维也写了《即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恩窃书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诸公》:“忽蒙汉诏还归冕,始觉殷王解网罗。日比皇朝犹自暗,天齐圣寿未云多。花应喜气皆知笑,鸟识欢心亦解歌。闻道百城新佩印,迎来双阙共鸣珂。”
命悬一线的大唐帝国又恢复正统秩序,似乎又开始四海升平,“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命悬一线的王维也官复原级,重回朝堂,不久又改任“中书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