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属感是可以后天获得的:去观察一片叶子、一只鸟,观察一座公园、一条街道,用眼睛去看,心里就会打开一扇窗。”——这是《车墩墩野事记》一书中,作者周颖琪通过深入观察自然发出的由衷感叹。
在明清小说创作、传播过程中,改名现象相当普遍,改名的原因复杂多样,或受时代风气、文化思潮影响,或为书商追求经济利益,或受避讳文化的影响,或由于个人原因等等。
晚唐诗人杜牧的《江南春》诗“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多认为追忆的是南北朝时期建康(今江苏南京)城佛教的繁荣状况,但历史究竟如何?
江苏省苏州市方志馆新馆日前在苏州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开馆,并面向社会公众开放。“苏风泛美·吴史多箴——苏州历代府志展”亦同步开展。该展览展出包括自《越绝书》至同治《苏州府志》的苏州历代旧志10部,
12-04
我国西北地区的甘肃、新疆是陆上丝绸之路中国段的孔道和核心区域,因此西北史地研究与“丝绸之路”研究有着天然的联系。刘进宝教授最新推出的《西北史地与丝路文明》(甘肃教育出版社2023年版)正是西北史地与“丝路”研究相结合的有益探索。
12-04
一年来,北京市紧紧围绕“四个中心”战略定位,举办各类阅读活动3万余场,影响和覆盖人群达2000余万人次,全市综合阅读水平稳步增长,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阅读数量及未成年人阅读率领先全国。
11-30
早在很多年前,我就开始阅读梦野的诗。读他的诗像走在黄土高原上,扑面而来的是纯朴的乡风和民歌里的陕北人那种炙热的情怀。前些天,又读到他简约而不乏深厚的组诗,那一声声深情的喟叹,散点式发射状的覆盖,隐忍而克制的力量,构成他作品的特质和辨识度,展现出诗人多年创作的才情和品格。
11-29
提笔欲落三千墨,纸至笔尖无可书。作者费伟伟秉持“从报道中来,到报道中去”的理念,以记者的初稿、改稿为业务研讨的源头活水,全景式呈现“好稿怎样写到位”的采编过程。写到位方能有味道,以结字行文的书法理论观照新闻报道写作,正是本书的一大鲜明特征。
11-28
元好问《学东坡移居八首》“论人虽甚愧,诗亦岂不如”,自信其诗不逊于苏轼,其相提并论的底气从哪里来?今人着眼于组诗的比较,谓其“诗艺已到炉火纯青的境界,格调近似苏而成就有超越”。
11-13
后人很少探究庄子的纠结,放大了他逍遥的内核顺应自然,于是有了处世的旷达洒脱以及遭遇艰难时的淡泊坚忍。而庄子向往逍遥游,却在诸多的纠结中并不逍遥,当是他人生最大的纠结,也是孤愤之书《庄子》产生的最大动因。
11-13
《闲有家》里,一个云淡风清的女子,心会随着袋里的一条鲜鱼而欢腾,味蕾会因为一块血豆腐而沉醉。我不认识季云,没有品尝过她炒的空心菜。读完她写的炒空心菜的那段文字,我却舌尖生津、满口余香了好一阵子。
11-27
凌晨四点三十分起床,去看日出。昨夜就住在山顶的宾馆,走出门才发现,山道上已全是裹着大衣的男女。泰山仍处在深度睡眠中。山崖边有人或坐或站,影影绰绰,看不清面目,他们已经成为夜的一部分。谁都想在泰山与初升的红日会面,于是,数万颗心聚在这里一起跳动。难怪尼采说,人生本来是无意义的,在寻找人生意义的过程中是有意义的。
11-15
我和妻到一家饭馆就餐。一进大堂,见左手的圆桌旁有位客人,身材敦实,留着花白相间的板寸,脑袋不大,形状椭圆,像一个刚刚从土里刨出的大号马铃薯。一扭头,两道眉毛漆黑而浓密,鞋刷一般。见我直勾勾地看他,他友善地一笑,露出两颗略显凸起的门牙——哟,这简直就是记忆中的林园师傅!
11-15
这两年多次登临帕米尔高原,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而这一次,在四月的一个夜晚,在淳朴挚诚的塔吉克族人家做客,我又一次深切地感受到了与天空一样澄澈、与冰峰一样洁净、与土地一样可亲的情意。
11-15
公孙大娘,唐玄宗时期极负盛名的舞蹈家,擅长武舞,以其精彩绝伦的舞技享誉一时。相传,唐代二位著名的草书大家张旭、怀素因观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遂挥毫益进,唐人李肇《国史补》、张彦远《历代名画记》、段安节《乐府杂录》等对此均有记载。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十月,寓居西南的杜甫在时任夔州别驾元持府中见到公孙氏弟子李十二娘舞《剑器》时,不禁抚时感事,慨叹盛衰无常,遂作诗《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以纪其人其情。
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