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生活”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重要概念之一。
笔者虽总体上认同孙文的观点,但也有不少疑惑不解之处。
张少康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艺理论批评家,在中国古代文学尤其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领域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在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经党中央批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编写的《中国共产党编年史》(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即日起在全国发行。
09-30
9月28日,第35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四川成都举行,共颁发了包括最佳长篇小说、最佳中篇小说、最佳短篇小说、最佳新人等在内的16个奖项。连续两届空缺的最佳长篇小说奖由严曦的《造神年代》斩获,这也是银河奖最重磅的奖项。
09-29
作为“燕园三老”之一的张中行,曾经被历史的尘烟湮没,少有人知晓。但在20世纪90年代,随着“学者散文”进入人们的视野,张中行、季羨林、金克木这些年长的学者,一夜之间老枝返绿,成为许多读书人追逐的光束。
09-25
1990年11月4日,刊发张中行的文章《悼念俞平伯先生》,其中写到,我自1931年与俞先生相识,听他的课,读他的著作,后来还有些交往,深知俞先生是诗人气质。因为是诗人气质,所以喜欢作诗,尤其喜欢作词。不是像有些文人附庸风雅,无病呻吟地作,而是写走入诗境的心。
09-25
采用散文的方式进行生态环境科普,巧妙地将碳中和这一复杂而宏大的环保概念融入到了生动的故事之中,大量介绍了中国是怎样开展碳中和行动的故事,让读者了解中国碳中和方案、碳中和行动、碳中和成就。
09-24
2024年年初,我收到恩师王彬新近在作家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历史小说《丰泰庵》。先后两次认真地读过《丰泰庵》之后,我才发现,王彬完全称得上是一位优秀的小说家。
09-23
虽然《情融北京》和《秦腔》是很不一样的作品,但不无巧合的是,刘儒和贾平凹都是陕西人,贾平凹的家乡在陕南的商洛,而刘儒则出生在关中的凤翔。在这个意义上,刘儒作为“乡土文学”传统的当代传人,其小说不单是“献给故乡”的“薄礼”,同时,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某种理想见证。
09-23
丝路悠悠、黄沙漫漫,敦煌自古为丝路重镇,是西域各国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会之处。因其地理位置偏于河西走廊一隅,历代史官对生活于此的人民及其文化的关注度,远低于中原的一般城市。
09-02
伟大的中华文明是何时又是如何起源、形成的,相信很多人对此充满好奇。王巍先生编著的《源来如此:跟着考古学家去探源》,就是一本回答这个问题的既权威又好读好看的著作,该书近日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
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