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的家风家教
忠勇仁孝 爱国爱家
少年从征,
进不知退。
拍马横矛,
善穿贼队。
参赞戎机,
克城贼溃。
畀以封疆,
无惭简在。
平定回疆功臣参赞大臣 陕甘总督莽阿巴图鲁
杨遇春紫光阁画像赞 道光乙未仲夏 御笔(玺)
这是清朝道光皇帝对先祖杨遇春的高度评价,也是其戎马生涯的真实写照。先祖杨遇春(1760年―1837年),字时斋,四川崇州人,清朝名将。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每遇军务,无不从伍驰驱。他一生经历大小战斗数百次,皆陷阵,冒矢石,或冠翎皆碎,或袍祷皆穿,未尝受毫发之伤,世称“福将”;其部每战必张黑旗,时称杨家军。为反对外来侵略、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作出过巨大贡献。道光六年(1826年),以代理陕甘总督之职率军讨平张格尔叛乱,收复南疆西四城。道光八年(1828年),正式担任陕甘总督。张格尔伏诛后,因功绘像紫光阁。
在陕甘总督任上十年,请免梨贡,裁减冗员,裁减军队,组织屯垦,改良马政,加强防务,合并机构以节浮费,为开发西北边疆尽心竭力,著有《武备制胜编》十三卷。 先祖于1837年病逝于成都,终年七十有七。道光皇帝追赠太子太傅,照兵部尚书赐恤,入祀贤良祠,谥号“忠武”。
先祖一生,忠勇仁孝,爱国爱家,和善里邻,严于律己,德性纯粹。天下识与不识者,皆翕然仰之。他死时,陕甘民众相率私祭,可见其深得民心。先祖言传身教示训后人。近二百年来,杨氏逾今已越九代,可谓人丁兴旺,事业有成。
披麻戴孝 驰骋疆场 立下族规 激励后人
自古有道忠孝不能两全。嘉庆三年(1793年)十月,先祖其父病殁,其时战事在身,未能返家尽其孝道,又过六年,母也病殁,均因国事不得回乡守制,遂戴孝出征,战后方回乡丁忧。先祖其深厚的家国情怀,永远激励和教育我们后人,让我们懂得无国便无家,国存则家存。
嘉庆十一年(1806年),先祖终于获准回乡为父母补行守墓一百日,在此期间,他发现族中人良莠不齐、贫富相间,不少问题需要解决,便主动捐出一千两银子作为杨祠堂基金,带领族人制定出家规十条,刻成石碑立在祠堂中,在今天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现择录三条如下:
族中如有大不孝、大不弟、悖倫为非者,憑族长以死论。
【译文】杨氏家族中如果有对老人不孝敬、对平辈不友善,违背纲常伦理、为非作歹者,可凭族长处于死罪。
族中生齿日繁,後世子弟必须槪令自幼讀書,長知禮義,庶成立之時,不致蕩逸爲非。今槪以自嘉庆十二年爲始,於祠堂内延請訓課先生一位,族中子弟均須從學。攻讀束修遇春每歲捐備,倘有溺愛子弟不肯送學之家,憑族長議罰,並重責其子弟。
【译文】杨氏家族人口不断增加,后代子弟必须从小读书,增加知识明辨是非,待长大成人后,才不至于好逸恶劳、游手好闲。从嘉庆十二年起,在杨祠堂内请一位授课老师,杨氏家中的子弟都必须上学。私塾里的开支均由杨遇春每年捐赠,如果有溺爱孩子不肯送去学习的家庭,凭族长予以处罚,并重重责罚他的子弟。
族中人永禁殺牛隻、販賣牛肉,設有故達者,無論長幼,憑族長理問重處,不改者稟官,照例嚴辦。
【译文】(注:牛是当时重要的生产资料,是耕田犁地的好帮手)杨氏家族永远禁止宰杀一只牛,贩卖牛肉,如果有违反规定者,无论年长年幼,凭族长审理后重处,不改者禀报官府,照例严办。
伉俪情深 白头偕老 治家严整 父子一品
先祖母田氏家境清贫,需下田干农活,未缠脚,长就一双大脚板,且脸上有几颗大白麻子,在以“三寸金莲”为美的时代,是典型的“丑人儿”。而先祖勛名赫赫,官至总督,爵至封侯,却从未置一侍妾,终身一妻,从一而终,道“恩爱夫妻不嫌丑”,与先祖母伉俪七十贺双寿,白首弥笃传后世。崇州民间有言: “田大夫人大脚板,有福落在丑人间。”便是对先祖和先祖母真挚爱情的永恒赞歌。
先祖既是贤明的丈夫,更是慈祥的父亲。《清史稿 . 列传》称先祖“操守廉洁,治家严整,子弟谨守其家风。”在《崇庆县志 . 士女》上有关于先祖教子的美谈,讲的是他杖责二儿子杨国桢的事。原文如下:
……国桢以刑部郎出守颖州,并予假省亲。国桢比至,门者以遇春命止。盖国桢年少倜傥,在京时以贵公子豪饮不羁,遇春怒之也,不许入。
……文武吏士为叩头乞免,不许。已,皆大骇服。
正是这位被杖责过的杨国桢,后来做了河南巡抚、山西巡抚,最后被任命为闵浙总督,实现了中国历史上少有的“父子总督”、“父子一品”。
体察民情 和睦乡邻 关心民众 不忘武备
崇州民间有一说法:“宫保府的照壁——活的。”作为候爷府第,大门外当设一照壁作遮挡之物。当时南街仄逼,考虑到路人往来方便,宫保府便将照壁改作折迭屏封,遇有重大活动,抬到大门作为遮挡,平时则放置大厅内,使交通无阻,买卖如常。
先祖在成都南门外锦江南侧有别墅一院,房舍构建一般,但有一练武场及偏西有一台亭较为特殊。亭建台上,可供眺望,先祖名之曰“望禾”,有自撰联云:
坐来觉有山林气
到此无忘弧矢心
联语表达了一个退居大臣对群众生活的关心和不忘武备的忧患意识。此别墅后由其玄孙孙永洪以“不分割,供共用”为条件,半捐半售与四川学政,即现在的成都十六中学。先祖以实际行动为我辈做出榜样,与人为善,礼相往來,共同构建和谐社会。
笔者从小生长在崇州市崇阳街道辰居路杨公馆,耳濡目染了先祖:“一表竭臣忠,鞠躬尽瘁,不负南阳三顾 一心复汗祚,拓土开疆,卒书正统两朝”、“圣德如天 臣心似水”等祖训,长大成人后也秉承了感恩待人、勤勉努力的品行,环顾我杨氏后人,或学或工、或政或商,均礼贤仁孝,追求卓越。
云山蒼蒼 江水泱泱 先祖遗风 薪火传承
杨遇春第八代孙 杨庆(现供职四川省崇州市财政局)
二0一七年九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