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山东哥哥”的贵州助学故事(报告文学)
首页> 文荟频道> 读者天地 > 正文

“山东哥哥”的贵州助学故事(报告文学)

来源:光明网2020-11-06 13:13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山东哥哥”的贵州助学故事

  ——全面决战脱贫攻坚之年再回首

  时间回溯到10年前。一家山东报纸刊登了来自千里之外贵州大山里一个孩子的信,那时正是纸媒如日中天的时代,她希望借助报纸的影响力找到一个叫“山东哥哥”的人——那个人连续多年的匿名资助,使她能够免于失学之虞,在美好的童年享受校园生活的乐趣。5月份,报道终于促成好事,当这个孩子在学校见到她的“山东哥哥”隋刚时,眼里不禁流出激动的泪水……

  2018年的冬天格外寒冷。临近年底的一天,隋刚所住的淄博市体育场街道兴乔社区的小广场上挤满了人,这是该街道街道连续第三年组织“衣暖寒冬 益心同行”结对支援贵州苗寨大型捐助活动。现场一片热闹,有人捐钱捐物,有人志愿服务,连发往贵州的物资都是由爱心企业免费承运。参加爱心活动的人们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的事业有成收入颇丰、也有的打工养家收入微薄,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山东哥哥”!

“山东哥哥”的贵州助学故事(报告文学)

  一

  出生于1981年9月的山东汉子隋刚,面相年轻,心地善良。他圆头、圆脸、圆鼻、圆耳,大大的耳垂弯卷着,似有画像里慈眉善目的菩萨模样;他的笑容生动纯真,发自内心,带着细框方眼镜,宽边黑镜腿,透出谦谦的君子气;他说话语速适中,吐字清晰,感情质朴,让人踏实。

  2002年夏天的一个晚上,时年21岁的隋刚在家看书,隐约听到母亲正在看的电视上出现了贵州山区贫困学生的信息,他顺手拿起桌子上的纸和笔,快速走到客厅,一眼就看到了那个学生的信息,他把这位贫困学生的地址快速记了下来。第二天,他通过邮局,给这位学生寄了200块钱,并写信鼓励她好好学习,完成学业。从此,他结束了之前就开始的这里捐50、那里捐100的“漂泊”捐助生涯,开始了定向资助贵州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的善举。

  这位受他资助的学生叫罗秀,是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人,土族,当时尚在读小学。之后每个月,隋刚都给她寄钱,有时是50元,有时是100元,寒假、暑假开学,就给她寄300元,还时常买上文具和书寄去。当时刚刚上班的隋刚,实习工资每月仅300多元。之后多年,随着他收入的增加,他每月寄出的钱数也在不断增多。

  懂事的小罗秀,也会时常给隋刚写封信,除了感谢之外,她把她所有的心里话都告诉他:她进步了多少,考砸了哪门,和同学闹意见了,最近又有什么烦恼了,等等,无话不谈,仿佛不是给陌生的资助人写信,而是在和另一个自己交谈。每封信的开头,罗秀都亲切地叫哥哥,还表示等自己长大了,一定去山东看哥哥。隋刚被深深地感动了,每次收到来信,他都认认真真地回信,鼓励她、安慰她、引领她,让她好好念书,有了本领,走出大山,摆脱贫困。

  2007年,罗秀跑到麻江县城给隋刚打公用电话,她表示要来山东看望隋刚,当面感谢他。隋刚以为她还是像往常一样,就是如此一说,因为这样的话他已经听了5年。结果没想到,她当年初中一毕业,就真来了。那时没有直达车,她从寨子里步行到麻江县城,又坐车到贵阳,再转车到河南郑州,3天后到了淄博,当她循着地址找到隋刚的时候,那是他们第一次见到对方的模样,两人都很激动,他们面对面站着,都哭得稀里哗啦。

  天知道,这个小女孩,为了见恩人一面,到底准备了多少年!

  就这么奇妙,谁也没想到,经由贫困学生罗秀,隋刚从此与2000公里之外的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他曾经一无所知的那一座座贫瘠原始的大山里的孩子们、村民们结下了甚至浓于血亲的情缘。

  隋刚让罗秀吃住在自己家,还换了几个班,领着罗秀转遍了淄博这座城市,他要让这个第一次走出大山的学生,领略到城市的美丽和多彩,他要让她今后即使是在梦境里,也要咬定希望和信念,这将是激发她学习、进步的动力。一周后,隋刚给罗秀买了回程的火车票,又给了她1000元钱。之后,他仍然保持着每月一次汇款、时常写信的惯例,他觉得贵州已不再遥远,也不再陌生,贵州就是罗秀的样子。

  2008年夏天,隋刚和一位好友吐露心声,说他想去贵州一趟,看看他资助的学生。骨子里,他有着山东人那种特别敦厚纯良的想法,来而不往非礼也!他买了文具,买了山东特产,和好友一起坐上了南去的绿皮火车,他不舍得买卧铺票,甚至不舍得在火车上买饭吃,他准备的够吃三天的饭,是到批发市场上批来的10元钱7包的方便面、5毛钱一袋的榨菜咸菜,他用背包背上它们,还背上一个带把的不锈钢饭盒,他对它们很满意。这是他第一次走出山东。

  以后的十多年里,这就是他每年一至两次到贵州走访时的食物标配,他甚至不舍得加个鸡蛋,不舍得加根火腿肠。他说,这么吃又方便,又能多省点钱,到了贵州,多帮助一个是一个。

  他和朋友辗转到了麻江县。那次,他和朋友在贵州麻江县待了四天,下了四天雨,湿滑的雨天里,他和朋友打着雨伞,走访了罗秀家,并经由罗秀介绍,去实地查看了如她一样贫困的几位同学的家。那些隐藏在深山险河边的人家,那些零零星星依山势搭建的木寨人家,那些连一条正经道路都没有的荒凉人家,那些出门都要拿着竹竿随时赶蛇的人家,那些即使享受着低保也还是为了生活苦苦挣扎的人家,其贫困程度令隋刚和朋友相当震惊,好多学生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没有一个像样的书包,没有一件像样的文具;他们家里缺吃的、缺穿的、缺用的;他们的家长大多身体不好,而又无钱治疗,就那么拖着,小病拖成了大病,再慢慢发展到丧失劳动能力;他们大多数家长不识字,不会说普通话,和外界没法交流,不能沟通,不敢走出大山,不敢去外地打工。那里喀斯特地貌造成的石漠化特别严重,大山就是大大的石头蛋,树在石漠里艰难生长,种地的土壤极差,但凡有巴掌大一点地,老百姓都点上棵苗,这样的收成可想而知。山又高、地又薄,实在养不好一群群小孩子。隋刚把带去的果冻分给他们吃,有的小孩子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怎么打开它。隋刚撕去一个果冻的顶盖,递给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教给他吸食。男孩连着吃了两个,这成了这个孩子记忆中的唯一美食,隋刚带给他的,是幸福的味道和幸福的启蒙。

“山东哥哥”的贵州助学故事(报告文学)

  看到这些,隋刚哭了,他的悲天悯人是发乎于心的。

  在麻江县的四天里,隋刚和朋友没有兴致观看那完全迥异于山东的地形地貌,异景异趣,他们把亲自走访证实的贫困学生的情况记下来,考虑如何为他们做些事。

  临回来时,隋刚还是买了一些方便面和小榨菜,留了仅够回淄博的车票钱,剩下的,他全部分给了那些贫困的孩子们,毫不犹豫。

  朋友受他影响,也在当地认领了一位贫困学生资助。

  之后的十几年里,隋刚和贵州的受资助学生们开始了“你来我往”的密切互动。每年暑假期间,隋刚都要和一些“山东哥哥”们去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看望他们,再通过他们了解其他贫困家庭,走进他们的家,拍下他们的实际生活场景,千方百计为他们结对子助学。隋刚的手机相册里几乎全是那些贫困山区孩子们的照片,他叫得出每一名学生的名字,说得清他们家里的贫困情况。每次去,隋刚都要买一些学习用具,如铅笔、削笔刀、文具盒、书包等,他说这些东西虽然花钱不多,但寨子里买不到;乡上虽然有,但离家太远了,孩子们不可能翻山越岭去买,再说很多孩子也没有这点钱。

  每次回到淄博,他都把去贵州看到的情景一遍遍讲给同事们、朋友们听,把搜集来的贫困学生的信息和照片让同事们、朋友们看,动员他们一起伸出援助之手。他说的话很实在,很动情,他经常和同事、朋友们说,少抽几盒烟、少喝几场酒,就能改变一个贵州贫困孩子的命运,为什么不去试试呢?!他对女性朋友说得更直接:少买几件衣服,少买几瓶润肤膏,你还是那样子,贵州的那些孩子可就变样了,他们就能靠着你完成学业、走出大山,过上好日子。他还说,帮助孩子们量力而行,不以资助额度论英雄,每一个付诸行动的爱心人士都值得他尊重。

  他觉得,尽力帮助这些贫困学生,是他命定的事,也是他命定的缘。

  他的追随者多了起来,“山东哥哥”多了起来,这些“山东哥哥”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事业有成收入颇丰的,也有打工养家收入微薄的,但他们却把援助的手都伸了出来。

  隋刚自律意识强,从不经手别人的钱,只做牵线搭桥的事。他的影响力形成后,许多爱心人士给他打电话、发微信,表示也要捐助贫困学生,把钱物交给他;有的市民找到他的家,把款物送来,他都拒绝了。他说,我每年都去贵州山区考察,每次都会把实地走访来的贫困学生的情况、家庭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统计好,提供给有资助意向的爱心人士,让爱心人士自由选择资助对象。定好人选后,他再和贫困学生取得联系,把爱心人士介绍给贫困学生和家长,让爱心人士和贫困学生接上对子,定期资助。长期坚持下来,隋刚的口碑就这样树立了起来,爱心人士们信任他、尊敬他、支持他,再加上媒体报道和相关部门助力,渐渐地,“山东哥哥”队伍越来越壮大,已经走出淄博,辐射滨州、潍坊、济南、青岛、德州、济宁等地市,甚至有省外的爱心人士也甘心做起了“山东哥哥”。至今,历年加入“山东哥哥”队伍的已有3000多人,持续资助困难学生18年,受益学生达到4000多人,捐助款物折合人民币395万元以上,他们让善举牵起了鲁黔两地情。

“山东哥哥”的贵州助学故事(报告文学)

  包括十八年来他持续资助的12名贫困学生;包括更多的爱心人士受到隋刚感召,经由隋刚牵线搭桥,好多贵州贫困学生受到资助,形成了响亮的“山东哥哥”公益品牌;包括“山东哥哥”们筹资40万元,在台江县建成的希望小学;包括依托当地政府部门多次组织爱心捐助活动,捐赠上万件图书、文具、衣物,再由爱心物流驰援贵州,送到那些特别需要的学生们、村民们手中……

  二

  有个贵州男孩叫田这,长得又细又高,文文静静,连说话都是细声细气的,他现在是徐州工程学院的大三学生。

  隋刚甚至说不清楚是哪年了,只记得当时他和几位“山东哥哥”一起去贵州深山之中的方召乡走访,了解到几位贫困学生的情况后,他和他们去当地的一所小学与这几位学生见面,准备当场结对子,他一眼看到了学生堆里又小又黑、明显营养不良的田这,当即选择了他。那时田这已经是五年级的小学生了,个头那么矮,穿着破衣烂衫,一看就知道家境最差。田这的家是祖上传下来的几间破旧木板房,已经衰败的不象样子,他的父亲生着重病,没钱住院,由母亲伺候着,家里基本没有经济来源,田这几乎随时就会辍学。

  隋刚开始资助田这,上大学这三年来,隋刚每年给他4千元钱,除此之外,田这还申请了助学贷款,业余时间勤工俭学;他的父亲去世后,母亲也在他的鼓励下,勇敢地外出打工,美好的生活指日可待。

  田这最终在徐州读大学,也与隋刚有关系,当时高考成绩出来后,田这毫不犹豫地选择离恩人近一点,再近一点,他所有填报的志愿都在山东或山东的近邻城市,原因无他,就为了以后看“山东哥哥”方便。

  多年坚持下来,黔东南地区对于隋刚来说,再也不是异乡,他是掏心掏肺地、贴心贴肉地把那里当成了自己的精神领地,他家里书橱的一格里摆满了与此地有关的书籍,《贵州省地图册》、《黔东南州志》、《台江县志》、《台江县商业志》、《台江县粮食志》,这些贵州的人文地理、贵州的风土人情、贵州的前世今生,甚至贵州的秘密、贵州的民歌,都是隋刚熟悉的。他甚至还研究苗族的源流,他多次提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溯河西迁》,是关于当地苗族历史上是从东方迁徙向西直至今天的黔东南州定居事实的具体描述。他们的祖先是苦难的,为了寻找更好的生活迁徙至此,可是,有少部分人仍然没有摆脱贫困,还在寻找他们世代选择的“好生活”。

  隋刚的到来,给他们的“好生活”带来了希望。

“山东哥哥”的贵州助学故事(报告文学)

  每次去贵州,隋刚都请受资助的学生到县城最好的饭店吃饭,他大大方方地点上一桌子好菜,让孩子们大饱一顿口福,而他坐在那里,很少动筷子。这是隋刚每次去贵州必定进行的一个项目,他还给起了个名字叫“例行打牙祭”:多则十四五个,少则七八个,到饭店大吃一顿,每次都得花个五百元左右,那个饭店的老板都和隋刚成熟人了,一直开心地称呼他“老板”。隋刚的想法很简单,这些孩子从小没吃过、没见过什么好的,领他们经历经历,就是给他们创造一个憧憬大山外美好世界的机会,让他们学习有动力、吃苦有盼头,完成学业,走出大山。

  隋刚每次到台江县,有的老乡看见他就喊,山东哥哥又来啦!他们欢天喜地地迎隋刚一行进家门,端上山里采摘的苦丁茶水,让他们歇脚解乏,有些老乡一直天真地以为,隋刚还是个“大款”呢,不然,他怎么会一年又一年地来,又送钱又送物,还慈悲地翻山越岭访贫问苦,持续地帮助贫困学生,不是“大款”又是什么呢?

  隋刚也不解释,他拿着防蛇竹杆在前头带路,和同去的“山东哥哥”们走了一山又一山,走了一寨又一寨,那极度的疲惫不堪自不必说,有时因路远山高,掌握不好时间,天黑了还赶不回县城住宿,只好借住在老乡家里,可熟悉的老乡们个个家景窘迫,哪有一个象样的条件招待他们呢,隋刚也会为叨扰到老乡感到不安。

  “山东哥哥助学工作站”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起来的,2015年,受隋刚资助多年的大学生张艳昌,聪明地提出了一个建议,让寨子里的各家各户凑点木板,出点劳力,给“山东哥哥”建两间木板房子,让“山东哥哥”们来了有个歇脚、睡觉的地方,既免了奔波之苦,也省了住宿之钱。当她把自己的想法和寨子里的人们一说,得到了他们的回应,前前后后用了三年才建成。房子就建在艳昌所在的台江县革一镇北方村的一块空闲地方,密密实实的旧木板拼接起来,让“山东哥哥”们在2000公里外有了个很像样的“家”。艳昌还跑到自治州请人刻了个牌匾,红彤彤的木板上用金黄色毛体字刻着“山东哥哥助学工作站”字样。艳昌真是个有心的女孩子,当她得知隋刚胸前的红旗像章已经带了21年时,她知道她的“哥哥”崇敬伟人毛主席,她用最合隋刚心意的方式回报他。

  瞧,隋刚和他帮助的学生们就是这么设身处地地相互替对方着想,贵州的贫困学生遇上他,何其幸也!隋刚是一位摆脱了物质享受,扛起一座精神富矿行走的人。这让人想起“高贵”这个特别奢侈的词,隋刚其实真正配得上它的。

  三

  淄博东方明珠大酒店李志革总经理,也是位慕隋刚之名、受隋刚感召的“山东哥哥”。去年冬天,当他听说贵州受资助的三位贫困学生来到淄博时,便把隋刚和孩子们请到他的酒店,用最精美的菜品,招待孩子们饱餐一顿,临近尾声时,一位穿着黑色衬衣,一直在房间传菜的细高个男服务生,走到李总的身旁,轻轻碰了碰他的肩膀,李总站起来,跟着男服务生走到门口,两人面对面站着说了几句话,就走出房间,不久又走进来。李总用右胳膊揽着服务生的后背,右手握着服务生的右上臂,一起向餐桌边走来,边走边说,我给远方来的客人们介绍一下这位服务员,他是我儿子,我唯一的儿子,今年15岁,在这里当寒假工。

  这让隋刚和三位贵州学生都惊讶不已,一个生意兴隆的大酒店总经理的孩子,竟然熟练地为他们服务了一晚上,只要不递菜递饭,他就面向餐桌,笔直地站在门边,谁也没有关注到他是谁。

  李总笑着打趣,贵州的小姐姐小妹妹们,你看我们父子两个长得挺像的吧。他还扳住儿子的头,和他的头紧紧挤在一起,可儿子已经高过他快半个头了。大家都笑起来,其实这父子俩眉眼长得还真不像,爸爸体形富态满脸沧桑,儿子又高又细帅哥一枚。李总说,儿子叫李泰然,从今年暑期开始,假期都在酒店里体验生活,和其他服务生一样,同吃同住同劳动,每天工作8小时,我按每小时12元给他支付打工费,一个假期他大约能挣1800块钱。

  隋刚和学生们表示赞叹,但还是不明白他说这些话的用意。李总话锋一转,和隋刚说,今天咱们在这里招待贵州小客人,我特意挑了个儿子在服务的房间,我要让孩子亲眼看看、亲耳听听贵州贫困地区的小朋友们过得是什么日子,我还要让儿子好好见识一下隋刚哥哥。现在的孩子有思想,不盲目,只认事实。以前,我多次给他介绍过隋刚哥哥,他都半信半疑,不相信身边还有这么优秀的人,今天在这里,他带着两只耳朵亲自听,带着两只眼睛亲自看,身临其境,确认了事实,踏踏实实地信服了。刚才,他把我叫一边,和我商量,要学习隋刚哥哥,想把寒假打工的1800元钱捐给今天的三个学生,问我能不能提前预支。我一听,当然全力支持。我和儿子说,你太棒了!刚才我们出去就是去装红包的。这三个红包里分别装了600元钱。说着,拿出三个红包,分别给了三个受资助的学生。

  就这么一个寻常的夜晚,就这么一间小小的房子,一顿看似不经意的饭,让隋刚又多了一位追随者,一个15岁的“山东哥哥”入列“教育扶贫”了。李总培养引导孩子的良苦用心和“技巧”令人敬佩,隋刚的影响力、感召力也由此窥见一斑。

  李总说,刚才我和儿子商量了,我们也要和隋刚哥哥一起,助学贵州贫困学生。咱们先约好,明年,我们也要跟着你去贵州体验艰苦生活,还要在那里找几位贫困学生,从小学开始,一直把他们供到大学毕业。咱们要让80后隋刚哥哥的无私奉献精神继续往下传承,传到90后、传到00后,传到像我儿子这样的05后,我希望儿子比我更努力、更有担当!

  太好了!太棒了!隋刚边听边鼓掌,走上前用力拍了拍李泰然的肩膀。说:“你真厉害!来和贵州的学生们说句话吧”!

  李泰然站在餐桌前,从从容容地说,我跟着隋刚哥哥献爱心,也想向隋刚哥哥一样,把真正的爱传递给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有句话讲得好,扶贫先扶志,因为这些学生,他们的理想是考上大学、找到工作,让家人过上好日子。我相信他们一定会为了这个理想,而付出行动、付出努力,他们有这样的志向,我们就应该帮助他们!

  他顿了顿又说,我们帮助他们之后,他们就会很努力,就会考上他们心目中的大学,就会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我们不求他们回报,只求他们将来记住这份爱心。

  这是一个15岁少年的语言逻辑和思维逻辑,多么完美!

  说到“爱心”的时候,李泰然还伸展开右手,用四根细长的手指认真地拍了两下自己窄瘦的胸膛。他继续说,只求他们再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传到别人的手上!

  一语落地,掌声一片。隋刚赶紧展眼去看李总的表情,只见他两只手虎口对虎口,紧紧地绞在一起放在脸前,一边搓手一边晃动身体,脸上已流满了泪水。这泪水是欣慰多一些,还是惊喜多一些呢?毕竟,儿子还只是个15岁的孩子,这个有宽厚仁心的少年,从父亲的言传身教里溢出了良好的家风,更从隋刚身上汲取了旺盛繁茂的正能量,他能走得更远,他会走得更远!

  隋刚持续坚持十八年的助学之路,早已和“山东哥哥”们合拢在一起,党的十八大以来更是和国家的脱贫攻坚战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涛涛洪流之势。隋刚在教育扶贫的路上,是先行者,是探路人,是引领人,现在,他终于看到了凭籍国家出手,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让那些他牵挂着的、在大石头蛋蛋里苦苦谋生的苗族兄弟们实现了异地安置、扶贫扶志、老有所养、少有所依,再给中青年劳动力们找到安身立命的新角色,找到施展才能的大舞台,在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路上,绝不让一个少数民族掉队,不让一个贫困地区掉队,不让一个人掉队!

  而今,国家进入全面决战脱贫攻坚之年,贵州贫困山区天翻地覆的变化,也让隋刚感慨良多:多年前,有的乡镇上连条像样的公路都没有,砂石路也多是断头路,走着走着就没了,有的寨子之间还没有硬化路面,而现在,到处是宽阔的沥青路、大马路;有些大山深处的村民,已被整体搬迁出来,住上了宽阔的楼房,实现了脱贫。有些乡镇整合学校、配强师资,解决了孩子失学问题,还让孩子们吃上了营养餐。麻江县有个叫金枝的女孩,多年前由隋刚资助完成学业,现在早在城里就业安家,去年还花了十万多买了辆北京现代,也成了有车一族。她和隋刚微信聊天说:“哥,感恩遇见你,我用你的钱数不清了,这个恩情我一辈子都还不了。等我再攒点钱,也带你出去玩”。

  隋刚欣慰地笑了,这就是多年前他设想的样子,那些受他资助的学生们终于改写了人生。

  2015年7月,隋刚当选为全国青联委员。这些年,他还陆续获得了全省道德模范、全省最美志愿者、感动淄博人物等荣誉称号,各类奖状填满了家中唯一一面老旧的书橱,那是他最视若珍宝的财富。但他对荣誉其实非常淡然,他所具有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位,早已令他穿越过这些外在光鲜的东西,向着更高层次、更深境界攀登。他在微信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很多人时常感慨饕餮的岁月蚕食着自己的大好年华,而感慨又有什么用呢?如果能以自己的能力,去做一点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的事,岂不比感慨要好上N倍!如果一个人专注于自身的责任而不是利益时,那么这个人就站在了精神的最高处。”

  时至今日,隋刚和各地的“山东哥哥”们在全面决战脱贫攻坚之年仍初心不改,一如既往,这些优秀的中华儿女指向明确,目标坚定,他们的心中有“大爱”,更有“大我”!

  作者简介:吕冬梅,女,山东邹平人,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铁路作家协会会员。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西十高铁汉江特大桥首对斜拉索成功挂设

  • 江苏古建筑老街区走笔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