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新阶段新理念新征程·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光明日报记者 颜维琦 曹继军
2020年岁末,上海文化呈现一派忙碌图景:曾创作《红旗颂》的90岁作曲家吕其明捧出新作《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将多年珍藏于心的题材化为跃动的音符;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两年间连演200场,成为现象级作品,无数观众由此走进那段红色历史;跨越重洋,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经典947”频率携手百位音乐家,向全球同步直播“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16小时马拉松音乐会”。
“十三五”收官,“十四五”开启,上海将迎来在新起点全面深化“五个中心”建设、加快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关键五年。上海文化如何作为,能否展现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新气象?这座城市将“人”视为最宝贵的发展资源,也是一切发展的价值旨归。“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生活在其中的市民的文化获得感,回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期待,让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完备,文化创新发展生态更健全,一座令人向往的“人文之城”正在走来。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的美好属于“人人”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2021年1月1日起,《上海市公共文化服务保障与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为“十四五”期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提供法治保障。
上海歌舞团舞剧《永不消逝的电波》。资料图片
将实践经验上升为制度安排,筑牢实现群众基本文化权益、促进上海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石,以法治保障大力推动人民城市文化建设,此举在全国具有引领示范意义。
“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这是上海多年来深耕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晶,也是我们一直努力的方向。”《条例》的通过和施行,让上海浦东图书馆馆长曹忠感到欣喜。2020年是浦东图书馆新馆建成10周年。这座浦东的文化地标,实现日均入馆读者超1万人次,馆内各个阅览室3000余个座位全靠“抢”。“以人为本,将浦东图书馆打造成读者和馆员的精神家园,这十年我们将这句话变成了现实。”曹忠说。
“人人享阅读、处处能阅读、时时可阅读,这个时代,是做图书馆最好的时代。”曹忠庆幸自己和图书馆事业的相遇。在这里,他看到了阅读开出的美丽花朵。围绕儿童读者,浦东图书馆打造上海儿童文学基地,星光童书会、故事妈妈讲故事等延伸拓展活动连续做了很多届,每届的报名人数都在增加。
针对视障读者的阅读需求,浦东图书馆举办阅读培训班,教他们使用手机、电脑,听书阅读。视障读者徐斌就是因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在这里聆听了一节电脑培训课,从此推开了生活的另一扇大门,如今他已从一名学习者转变为图书馆的志愿者。曹忠说,未来,浦东图书馆还将继续拓展功能服务各类特殊人群,“用文化的温度点亮城市的每一盏灯”。
家门口就是文化场所,家门口就有文化活动,让居民成为文化建设的生力军——这是上海最动人的文化景观。在长宁区,一系列百姓家门口的创新举措,使辖区百姓通过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创建获得实惠,真正成为公共文化服务的受益者。除了公共文化场馆,长宁区还充分利用社区公共空间的“边角料”,将公共文化服务配套设施改造与社区治理相结合,让文化的美好浸润日常生活的每个角落。
上海芭蕾舞团每月一次面向市民的芭蕾公益公开课。图为上海芭蕾舞团首席演员、国家一级演员吴虎生在给市民学员上课。资料图片
上海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常委会法工委主任丁伟告诉记者,近年来,上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工作,上海已率先基本建成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走在全国前列。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加强公共文化建设,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文化共同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有必要通过立法把人民城市建设的重要理念贯彻落实到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让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优质公共文化服务。
健全文化产业创新生态:文化的活力赋能城市发展
仅用了一个月时间,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公司历时四年精心打造的游戏《原神》就成为全球爆款,在1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上线。《原神》还入选被誉为“游戏界奥斯卡”的TGA和英国最有分量的游戏产业大奖“金摇杆”两个重量级奖项。在此之前,这些游戏界顶级奖项评选中鲜有中国游戏的身影。
米哈游的创业故事是从上海交通大学一间学生宿舍开始的。游戏产业分析人士认为,一家二次元气息浓厚的游戏公司在上海诞生并不是偶然。20年前,以盛大游戏、第九城市、巨人网络为代表的上海游戏公司一跃成为中国游戏界龙头。如今,米哈游、莉莉丝、鹰角、叠纸等优秀游戏公司聚集上海,被誉为游戏界的“上海F4”,上海游戏正呈现“二次腾飞”的态势。
这得益于上海近年来对电竞、游戏产业的重视扶持。随着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深度发展,数字化创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上海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深化文化科技融合发展。中国国际数码互动娱乐展览会(ChinaJoy)已在上海扎根十余年,上海还首发“千帆计划”助力游戏企业出海。在这个国际化大都市的舞台上,国产游戏有了更多乘风破浪的机会。
“世界上没有另一座城市能在现在这个时间,能像上海一样成功举办全球总决赛了。上海即将成为,或者已经成为全球电竞之都。”这是2020年英雄联盟全球总决赛如约来到上海时,拳头游戏CEO尼克洛发出的感慨。拳头公司已将亚太地区总部落户上海。时隔两个月,由阅文集团、迪士尼中国和卢卡斯影业共创的全球首部中国作者原创的星战网络文学《星球大战:白银誓约》上线,星球大战和中文网络文学一起,开启了一次全新冒险。
从萌芽到壮大,从兴起到繁荣,网络文学行业如今拥有超过4亿阅读用户,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阅文平台也培育了1340万部作品、890万名作家,成功输出大量优秀网络文学IP改编作品。作为腾讯集团的重要业务之一,新文创生态扎根上海,已经实现从文学到动漫、影视、游戏在内的IP产业全链开发。“从上海的港口出发,我们将继续推动网文出海,让上海文化的原创力量扬帆远航,让更多中国文化符号走向世界。”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程武表示。
扩大文化领域开放与合作,增强文化要素资源集聚配置功能,上海正在加快建设全球电竞之都、网络文化产业高地、创意设计产业高地。
不久前,第三届“上海文化企业十强”颁出,哔哩哔哩、博纳文化、朵云轩、上海人民出版社等入选。一个多元的、健康的文化产业创新生态,与城市精神双向赋能,让更多人看到上海生机勃勃的城市面貌,并以此向全世界展现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的风采。
“源头”“码头”齐头并进:文化品牌彰显城市能级
暌违两年,东方卫视电视剧《大江大河》带来的感动还未消散,《大江大河2》带着熟悉的气质搏浪而来,致敬变革,续写时代记忆。作为上海广播电视台重大影视剧项目办公室重新整合后的起航之作,《大江大河》当年首播即引发观众强烈共情,实现了让“主旋律”成为“主流”。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耀客传媒推出时代报告剧《在一起》,讲述真实抗疫故事,完成了当年策划、当年完成剧本、当年摄制、当年播出的创作壮举,作品质量得到观众认可,传递平凡人在逆境中不平凡的勇气与智慧。
2020年,《贞观盛事》等3部影片摘得中国电影金鸡奖,《我不是药神》获大众电影百花奖,《大江大河》《老酒馆》《特赦1959》《小欢喜》获电视剧“飞天奖”,获奖数居全国首位。2019年,6部上海出品的文艺作品摘得“五个一工程”奖,其中,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学林出版社出版的《战上海》获得图书特别奖。
坚持人民立场,创作文艺精品,“上海出品”在奖杯口碑中赢得共鸣,成为一张“金字招牌”。上海国际电影节、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ChinaJoy等重大节展不断提升国际影响力,发挥平台作用,上海文化品牌积蓄的力量迎来爆发期。
眼下,上海加快推进全球影视创制中心建设。位于松江区的上海科技影都建设持续推进,长三角国际影视中心开工;浦东国际影视产业园共享空间,已有20多家影视后期产业龙头企业落户。“上海提出2035年‘文化大都市’全面升级的远景目标,上海影视产业也亟须完成产业升级,我们认为,版权开发将会是下一阶段的‘蓝海’。”上海市影视版权服务中心负责人于志庆告诉记者。
2020年,疫情影响之下,上海加快亚洲演艺之都建设的步伐没有停歇。吸引优秀国内剧目来沪首演,举办“艺起前行”优秀新创舞台作品展演,上海进一步强化文化“码头”功能。2020年国庆期间,上海35家剧场和演艺空间先后推出198台剧目569场演出,观众人数及票房收入基本恢复2019年同期水平。“大世界演艺夜市”汇聚近100家知名演出团体、近1000个演艺节目和项目。
随着浦江两岸的美术馆集聚成片,有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持续举办,全球艺术品交易已进入“上海时间”。从2012年至今,上海的艺术品交易以每年9%到17%的增长率领跑全国。
卓越的城市必有卓越的文化,文化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用好用活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资源,更好传承传统文化精髓、吸收世界文化精华、展现都市文化精彩,上海正焕发文化的创新创造活力,推动社会主义国际文化大都市建设取得新突破,迈入新阶段。
《光明日报》( 2021年01月07日 0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