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铁凝:开创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
首页> 文荟频道> 今日推荐 > 正文

铁凝:开创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

来源:人民日报2022-02-15 09:35

调查问题加载中,请稍候。
若长时间无响应,请刷新本页面

  核心阅读

  回望百年历史,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倾力投身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心怀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远方,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地书写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

  生逢伟大时代,我们不仅要有身处壮阔历史中的自知自觉,更要提得起、握得住手中的艺术之笔,以准确深刻的笔触和对人民最深挚的情感书写这伟大的时代与时代的伟大

  生逢伟大时代,要以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历史的凌云之志与辛勤创作,回报所有注视着、关切着、期待着的目光

  阳光浩荡地照在2021年岁末的北京,未来会记住那个明亮而温暖的日子。12月14日,文艺工作者代表和特邀嘉宾等约3000人相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这是文艺的盛会,是中国文艺工作者的盛大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我们中间,与大家交心谈心,擘画新时代文艺的宏伟蓝图,指引新时代文艺的发展方向。

  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评价中国文艺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走过的历史道路,高度肯定中国文艺工作者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作出的重要贡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百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高擎民族精神火炬,吹响时代前进号角,矢志不渝投身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用丰富的文艺形式,激励受剥削受压迫的劳苦大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激励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激励改革开放大潮中的亿万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激励新时代的中国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为增强人民力量、振奋民族精神发挥了重要作用。”回望百年历史,一代又一代文艺工作者在中华大地上,倾力投身改天换地的人间奇迹,心怀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远方,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地书写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历史雄辩地证明,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一百年来,中国文艺所走过的道路,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历史还将证明,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将在这条道路上勇毅前行,开创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是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历史方位上,站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高度上,向中国广大文艺工作者发出的动员令。讲话高瞻远瞩、语重心长、催人奋进,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事业、文艺规律、文艺发展道路的深邃思考,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的光芒,是做好新时代新征程文艺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习近平总书记号召广大文艺工作者“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在培根铸魂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在明德修身上焕发新风貌,用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化创造,展示中国文艺新气象,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这是对文艺事业的巨大鼓舞,对文艺工作者的殷殷嘱托。这一刻,号角已经吹响,方向已经明确。我们坚信,我们的责任、使命与担当已铭刻在新的历史方位上,标记在新的艺术征程中。每一位心怀壮志的中国作家艺术家,对艺术的忠诚必定是对祖国和人民的忠诚,对艺术使命的担当必定是对民族大业的担当,对艺术的追求必定是对民族光辉前景的追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广大文艺工作者初心不改,使命在肩,必将为构筑新时代文艺事业贡献光与热、谱写新华章。

  开创新时代文艺的新天地,就是要把文艺创造写到民族复兴的历史上、写在人民奋斗的征程中。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自力更生、发愤图强,解放思想、锐意进取,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秉持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我们走出了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境界。文艺不仅在人民创造历史的斗争中获得内容和形式,更是创造历史的伟大斗争的力量,是凝聚人、引导人、激励人、塑造人的时代号角。生逢伟大时代,我们不仅要有身处壮阔历史中的自知自觉,更要提得起、握得住手中的艺术之笔,以准确深刻的笔触和对人民最深挚的情感书写这伟大的时代与时代的伟大。正在发生的壮举奇迹与动人故事是文学艺术获得生命力的源泉。让我们成为一条小河、一支溪水,成为河流溪水中的那一滴水,与无数的溪水河流一道,汇集成大江大海的浩浩汤汤。广大文艺工作者要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以清醒的历史自觉和坚定的历史自信,投入铸就新时代文艺高峰的伟业中,在创造与实践中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彰显文艺工作的价值,铸就文艺事业的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眼纳千江水、胸起百万兵,把握历史进程和时代大势,反映中华民族的千年巨变,揭示百年中国的人间正道,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唱响昂扬的时代主旋律。”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求我们站在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高度,客观、全面、深邃、辩证地看待历史和现实,准确把握历史的走向,深刻判断现实在历史中的位置和价值。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要求我们不仅看见脚下和眼前,还要望向历史的纵深处与延长线,在更为宏大的历史坐标系中看到“我”之外的广阔天地,看见历史长河中的“我”和“我们”,探寻历史运行的规律,勘察人世变迁的奥秘。有了这样的大历史观与大时代观,我们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生活表象与喧嚣的信息洪流中深刻把握社会的内在结构,于风起云涌和沧海桑田中清醒、清楚、清晰地认知我们所处的历史方位,回答“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以及如何完成艺术使命、担当历史重任的重要问题。由此而来的作品,才能既着眼于总体性的社会实践,又能落实到具体而微的日常生活;既有着创作者个人真切的生命体验,又具备普遍性的认知视野与情感结构;可以从生活的静水深流中窥见时代的波澜壮阔,从现实的纷繁复杂中辨析历史的节奏与步伐,见历史之大势,发时代之先声。

  开创新时代文艺的新天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守人民立场,书写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中国共产党在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民立场、人民至上,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也明确了中国革命文艺和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性质和方向。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也是社会主义文艺繁荣发展的动力所在。“人民”始终鲜明地镌刻在中国文艺的旗帜上,为中国文艺指引着前进的方向。人民是文艺之母,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人民的历史创造中进行文艺的创造,才能在人民的进步中造就文艺的进步。

  生活就是人民,人民就是生活。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人民火热而生动的实践是智慧、胆识与勇气的凝结。广大文艺工作者只有将目光投向人民丰富生动的实践,体察人民澎湃细微的情感,才能敏锐捕捉生活的真谛,深刻把握生活的本质。观照人民的生活现实与情感方式,我们的文艺作品才能真正地走进并留在人民心上,才能在这个时代再一次获得深挚、庄严、感人至深的力量,才能在时间与历史中获得应有的位置与荣光。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文艺工作者对人民的感情和态度,指出:“广大文艺工作者不仅要让人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而且要把自己的思想倾向和情感同人民融为一体,把心、情、思沉到人民之中,同人民一道感受时代的脉搏、生命的光彩,为时代和人民放歌。”这既是政治的、历史的要求,又是艺术的、美学的召唤,这是中国文艺事业的求索与党的百年奋斗在价值取向上的高度统一,有力地体现着人民至上。我们的文艺作品既要关心具体个人,又要看见平凡却伟大的人民。倘若文艺是灯,它不为映照自我,而是要回到人民中间,以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汇聚更多光亮,从而照耀更为广阔的人民生活,照彻前行的道路。

  开创新时代文艺的新天地,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坚持弘扬正道,在追求德艺双馨中成就人生价值。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作家艺术家的人格修养提出了要求。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把个人的道德修养、社会形象与作品的社会效果统一起来,坚守艺术理想,追求德艺双馨,努力以高尚的操守和文质兼美的作品,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文艺工作者的人格修养,不仅关乎个人品德,还影响着行业风气,进而影响整个文化领域乃至社会生活。我们要树立文艺界良好社会形象,营造天朗气清的行业风气。

  习近平总书记对文艺工作者品行与修为的要求,不仅着眼于当下,也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创造性地发展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文艺观。中华文脉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人品高,则诗格高,心术正,则诗体正。”“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如太空之中,不着一点;如星宿之海,万源涌出;如土膏既厚,春雷一动,万物发生。”文学艺术的呈现往往是作家艺术家道德人格的外化,两者是浑然一体、高度一致的。有高尚人格、优秀操守的创作者,才会有内在的浩然之气,有光明正大、刚健豪迈、自信自强、坦荡磊落的精神境界,折射到创作中,文艺作品便自然拥有超拔气象,如此方能成风化人、立心铸魂。

  生逢伟大时代,要以不负人民、不负时代、不负历史的凌云之志与辛勤创作,回报所有注视着、关切着、期待着的目光。我相信,当代文艺工作者一定会用心、用情、用力握紧手中之笔,以更饱满的精神、更昂扬的热情、更绚烂的笔墨,以更加充沛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高举时代精神的灯火,吹响人民前进的号角,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中,踔厉奋发,开创新时代文艺的壮阔天地。

  (作者为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

  图片来源:影像中国

  制图:赵偲汝

[ 责编:李宜蒙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秋日呼伦贝尔大草原

  • 湖南炉慈高速公路建设进入收尾阶段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