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荟频道> 今日推荐 > 正文

无字的纪念

来源:北京晚报2022-10-28 09:46

  张洁老师的散文集《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刚刚由人民文学出版社重版了,她的小说代表作《无字》不久前也被人民文学出版社收入《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全集》出版。翻读张洁老师的这些作品,心中不禁想起与张洁老师交往的一些往事。我认识张洁老师较晚,应当是在2005年或者2006年。张洁老师是作家徐小斌的朋友,我也是徐小斌的朋友,朋友的朋友,也就成了朋友。

  初次见面,是在张洁老师的家里,小斌姐说张洁老师看了我的文章,想认识我,我们就约好,一起去了张洁老师家做客。张洁老师不让我叫她张洁老师,这倒难住了我,一时不知该怎么称呼,她说,就叫张洁吧。

  张洁(1937-2022)

  茅盾文学奖作品系列《无字》张洁著,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

  张洁画作

  开始时很不习惯,因为她是长我近30岁的长者,是中国唯一两次获得过茅盾文学奖的尊者,直呼其名,实在开不了口。但她立场坚定,不容置辩,时间长了,彼此熟悉了,也就习以为常了,反正大家都是这么叫的。如今张洁老师已去了天堂,我还是遵从她的意愿,直呼其名。

  一

  名如其人,张洁给我最直接的印象就是洁。那时候她已近70岁,打扮却仍是那么素洁优雅,不像有的女士,一入老年就自暴自弃,首发飞蓬,面如灰土,张牙舞爪。每次见到张洁,她都是那么干净爽利,衣着得体,有时还配上小碎花围巾,简洁中透着精心,不失知识女性的品质感,让我相信有些女性是越老越美的,就像我读大学时见过的“九叶诗派”的重要诗人陈敬容。那一年她也是70多岁,人很清瘦,我记得她穿着一件米色小西装,风度翩翩,格外精神,是我想象中的“五四”后期知识女性的秀雅形象。

  张洁的家也非常干净,一尘不染。我想她是有洁癖的,也目睹过她反反复复擦地板的模样,真是害怕有一粒灰尘落下。她的女儿在美国工作生活,她一人独居,红帽子楼是作协分配的房子,面积不大,家里的东西不多,反而显得眉目清晰。我记得房间里有一架钢琴,那一代作家中家里有钢琴的并不多见,即使有,也多为孙子、孙女学琴而买,张洁家的钢琴,我想是她自己弹的。我没有听到过她弹钢琴,但我见过她画的画,有一幅就挂在墙上,她还给我看其他的作品,叫我评鉴,可惜对于油画我并不内行,只是觉得她找到了自己的绘画语言。

  她性格直率,眼里不揉沙子,说话直来直去,不会拐弯,想必也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我读《王蒙自传》,说有一次周扬和作家们开会,周扬说:“你们也要体谅各个地方的领导干部,你们去试试,不一定比他们干得好嘛”,张洁当场驳斥:“那让他们来写写小说嘛。”读到这里,我不禁莞尔,是张洁的性格。

  张洁给我讲过一件事:20世纪80年代,也是作家的一次什么会,一位报告文学作家见到张洁,说:“张洁,我能拥抱你吗?”张洁干脆利索地回答:“不能。”

  我也经历过类似的尴尬,有一次张洁跟我聊到了她的长篇小说《无字》,因为不久之前《无字》刚刚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张洁就问我怎么看待这部小说,我说这部小说以一个家族几代女性的婚姻遭际为主线,描绘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大历史,以女性视角、恢弘的笔法对时代大背景下的人性进行了深度挖掘,既厚重,又独特。张洁听了半天,问道:“你看过这部小说吗?”我一下就露了馅儿,因为这部三卷本、80多万字的小说,我哪能一朝一夕看完,当时只是看到《书摘》杂志上的小说缩写,以及一部分篇章而已。我所说的,是从我能够阅读的部分里得出的结论,也不能算错吧。但张洁这么一问,还是让我冒了一头冷汗,觉得这位张洁阿姨真是太直率了,说话一点不留情面,但归根到底,还是自己太浮夸,不实事求是。张洁虽然没有多说什么,善意地转移了话题,我却深感警醒,告诫自己:以后要有一分根据说一分话,要心怀敬畏,不可胡言。

  张洁的这种性格很多人不喜欢,我倒觉得挺可爱。或许因为我是她晚辈,所以不觉得她批评我有什么错,假若是她同代人,可能会受不了。我觉得她有一个非常好的品质,值得我学习,就是她的心里虽然装了太多的恩恩怨怨,但她从来不讲,对我这个后生讲的,都是一些细枝末节,无关痛痒,算是文坛花絮吧,无碍大局。即使2006年,我们在西班牙见面,有大把的时间聊天,她也只讲往昔的趣闻,不涉及文坛八卦、个人隐私。我听到过其他前辈作家用最刻薄的话痛骂张洁,但张洁从不在背后说别人坏话,泄一己私愤,也从不在别人面前给自己贴金。

  二

  2022年,我从《光明日报》上读到韩小蕙老师怀念张洁的文章《怀念,也是不能忘记的》,说“早在1989年,她就获得了意大利马拉帕蒂国际文学奖,这个奖一年只授予一位作家,博尔赫斯、索尔·贝娄都是其得主”,“后来张洁又获得了意大利骑士勋章,以及德国、奥地利、荷兰等多国文学奖”,“1992年张洁当选为美国文学艺术院荣誉院士……这院士全世界只有75人,不增加名额,去世一人才增补一人,获此殊荣的中国作家只有她和巴金”,这些都是我看韩小蕙文章知道的,从来没有从张洁嘴里听到过一个字。在我眼里,她是一个热爱写作的作家、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她的一切,都是那么真实,不需要伪饰,在多事的文坛上,这是多么珍稀的品格。在我看来,这是张洁最大的洁癖——精神上的洁癖。这样的洁癖让我尊敬,这样的品格也影响到我的处世为人。

  2006年,张洁说她要去西班牙,我从美国回来,正好要绕道西班牙,和我的老朋友、画家冷冰川见面后再回国,我们就约好在马德里见面,接头地点,是马德里市中心塞万提斯雕像。那时还没有手机,尤其在国外,联络十分不便,只能按照之前邮件上的约定行动,不能更改。我先到马德里,一切安排停当,就按预定时间去了塞万提斯雕像,等了许久,怀疑自己的记忆是不是有误,直到在一片白种人中看见张洁身影,才踏实下来。我觉得很不可思议,也很佩服她,这么大岁数了,还一人独行,到遥远的异国。

  那时张洁脚力尚好,在马德里,从普拉多美术馆到马约尔广场,每天走很多路,看画展,吃美食,兴味无穷。我心想我应该多照顾这位老人,后来发现她一点不需要照顾,比我还精神头十足。她带我去马德里的菜市场,整洁干净,各种瓜果蔬菜红红绿绿,犹如一个大花园,每去菜市场,张洁都面带喜色,会买一些当地的水果,有的我连见都没见过。看得出来,她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当然,这是一句废话,一个作家假如连生活都不热爱了,怎么还会热爱写作呢?

  每天回到酒店,我们都会在公共区域小坐。张洁不喜欢那种星级酒店,而是选择老式公寓改造的酒店,有欧洲电影里那种老式电梯,只能站一个人、最多站两个人的。这种酒店没有大堂,有一个公共区域,摆三两只沙发就不错了。我们晚餐后会坐在那里聊天,听她讲她的创作经历,讲零零碎碎的文坛往事。她说出的名字,都是我读中学、大学时从文学期刊上见到的文学大家。她讲得投入,我听得入神,这不就是只有我一个听众的文学讲座吗?只可惜当时不便记录,事后也没有追记,时日一久,几乎都忘光了。我不做记录不仅仅是因为手懒,还有一个原因,是我觉得不便将这些个人谈资记录下来,事后发表,这对谈话者很不尊重,显得过于功利。朋友交而不信乎,我想张洁正是出于对我的信任才讲这些人、这些事,假若我将她所说的内容写下来发表了,就有违她的信任,尽管它们可能成为宝贵的“新文学史料”。

  我不仅没有把张洁与我的谈话记下一个字,而且从没有请张洁在书上签过名,甚至没有一张与张洁的合影。

  我与张洁的交往,几乎没有留下一字一物的纪念,是彻彻底底的“无字”。

  那次去西班牙,有一事让我感到愧疚,就是在行将离开马德里的时候,张洁要去一个海边小村(名字我已忘记),我则要去巴塞罗那见我的朋友冷冰川。其实我感觉到张洁是希望我陪她去小村子的,但我和冷冰川已经约好,不能爽约,于是想拉她同去巴塞罗那,她坚决不去,我们就只好在马德里分别了。尽管张洁独来独往惯了,但看到一个老太太形单影只地离开马德里,心中还是感到不忍。后来我一想到那次西班牙之行,心里就会升起一种说不出的愧疚。

  三

  独来独往、孑然独行,这是张洁给我留下的另一个鲜明的印象。王安忆形容张洁是“冰雪聪明”,认为“人有的时候不该这么聪明,真是这么聪明的话会给自己造成伤害,太灵敏了,就变得脆弱。还是稍微笨一点好。”王安忆是善意的,也说中了张洁的个性。人需要圆融,甚至需要烟火气,但张洁像个仙,太清洁,所以她会感到孤独,不合群,容易和周围的环境形成一种紧张关系。张洁喜欢和我们这些小朋友(还有宁肯、兴安等)相处,是因为我们是晚辈,不会和她形成这样的紧张关系,我们彼此都会感到安全。当然,这样的个性成就了她的文字,她作品里的爱与恨都是尖锐的、决绝的。她是中国文坛上的一个孤旅者,也成就了中国文学的一段神话。百年孤独,这四个字,几乎可以用来概括她的一生。

  还有一事不只让我感到愧疚,甚至感到永远的自责——虽然回北京以后,我曾去红帽子楼看望她,然而自从张洁被女儿接到美国之后,我终日陷入自己的事务堆中,一直没有与张洁联系,等我“百忙之中”想起与张洁联系,就得到了张洁去世的消息。我想借这段文字,向张洁道歉,希望她在天堂里能够听到。

  她在最后日子里给兴安发来一信,信中说:

  “因为距离哈德逊河只有一百多米,河堤上是林荫大道,虽然烈日炙热,但树荫浓密,树下是一个接一个的长椅,我很多时间都消磨在河堤的林荫大道上了,什么也不想,就是坐看河上的风景。

  “过去的一切都远离了我,就像没有发生过,也毫无遗憾之感,人到了这个地步,也真奇怪了。”(祝勇)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直播|作物科学与农业现代化

  • “蛟龙号”完成科考最后一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干,才是马列主义!” 中国石油大学暑期实践追寻铁人精神 “干,才是马列主义,不干,半点马列主义也没有!”“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 以“铁人”王进喜为代表的老一代石油人喊出的铮铮誓言,激励着中国石油大学学子追寻铁人精神迈出坚实脚步。
2024-08-27 10:35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