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一
人们“常常”愿意循规蹈矩在一条或若干条根深蒂固的思维轨道,在这种惯性的轨道上,展览对应的是一场美术展、书法展、摄影展、图书展、艺术展……文学艺术及相关的领域之外,林林总总的科技和工业产品等展览亦不胜枚举。而传承数千年、有着文学皇冠上的明珠美誉的诗歌,也较少有专门的主题诗歌展览。基于此,中国诗歌学会、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杂志联袂在浙江中部地区金华市双龙风景区举办首个主题诗歌+展览。
我国的湖南、四川等省份,都有叫做“金华山”的旅游胜地,但以浙江的金华山最为出名。不过在身未入其境之前,很多人大抵通过叶圣陶的《记金华的两个岩洞》最先“流连忘返”于斯。
“神和仙,都是诗和远方的境地,充满着无穷的想象。无论是用神的金华山还是仙的金华山来描绘金华山,都不为过。但依我看来,诗的金华山,好像更为精确。诗是可感、可知、可兴的语言形式,于诗而言,世间万物都是活着的生命、是万物与天、地、人之间绵延不息的对话方式。”出席日前在浙江金华山景区的《金华山:画布上的光与诗——木汀诗歌展》开展仪式上,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王山意味深长地告诉记者。
王山表示,这次中国诗歌学会与《中国艺术家》杂志社、金华山一同开创性地举办首个主题诗歌+展览,不是一次尝试,而是新时代新征程的又一文学行动,践行了诗歌进一步走进人民、贴近生活,是以诗歌记录、抒发、讴歌对伟大祖国隽美山河的重要举措。
二
凝视久了
尖峰山的春天
就下起了雪
雪可以是浓雾轻纱
轻轻地覆盖了满山遍野
唯独露出那么一片绿
——这是尖峰山巍然气节的叶子呀
在金华山叶圣陶碑文广场举行的“画布上的光与诗”诗歌展仪式上,传来孩子们的朗诵声。那时还是秋日氛围,转眼,金华山迎来了这个冬天第一场雪,雾凇挂上枝头,小雪飘摇,令人不由回想开展仪式上萦绕着的《梦里的雪山》。
这首诗的作者是木汀,也是“画布上的光与诗”诗歌展的首展作者,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文学学会会员,供职于中国诗歌学会,现居北京。
木汀出生于上个世纪60年代末,祖籍宁波,4岁时随父亲来到金华,在这片文化沃土上学习、生活了20多年;总是以金华的宁波人自居。
开展仪式上,木汀动情地分享童年时在金华山度过的时光,以及他在越走越远的创作道路上那抹割不尽的乡愁。他说:“金华山是八婺文化的高地,是金华人的母亲山,山上每一处风景都是我一生的记忆,也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木汀写金华山的诗歌,灵感如行云流水,文字开阖有度,不拘泥、不做作,情感饱满,故能一气呵成。”出席开展仪式的出版人张杰感慨不已。
请看他在《云的故乡》里写莲花观景台飘浮的云:云来来去去/不为流浪/只为回家……
请看他在《路》中写山间盘旋的路:这条路从不在乎/有多少次走向黑夜/有多少次走向黎明/这条路在乎的是/有多少次迎向万家灯火/有多少次回望山林的没有背影的身躯/这是一条被游子/用青春梦想和岁月/丈量过的出发和归来的路……
回家、游子、归去……写尽了木汀和一众在异乡远眺金华山的人们深埋在心的万千思绪和思绪里的隐隐的疼。
中国诗歌学会驻会副会长刘向东细读了这一系列浸润着满满乡愁的诗歌,喜不自禁地为诗展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金华山是诗人的精神原乡和精神原产地。从根本上说,这是诗人木汀对家乡的爱的呈现,仅仅就诗的生发角度看,或许也给读者以启示,那就是——文学也是有出生地的,诗人是要追问自己的精神来源的。在可以省略身份、祖籍和家乡的现代社会,在我们身心日渐凋落的时候,在我们不知道把身体安放在何处更为安妥的时候,回到出生地,可能是写作的一次再启程。
木汀说:“我儿时常常往山上跑,童年的快活与失落都在这山间有迹可循。”
他自10岁开始发表作品,金华山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还有那饱含温情的烟火气,都一次次走进木汀的诗歌里,成为诗性生长最为丰沛的给养。
人到中年,木汀回到家乡,成为金华山‘新诗篇’的首展作者。他用诗笔点染金华山天成的画布,以诗人的立体审美砌垒的思想之光切融金华山的大美灵光。中国文联《中国文艺家》杂志社总编辑向阳在诗展前言中道:木汀的“画布上的光与诗”堪似复摹的一幅金华山版的“《兰亭集序》”。
三
至今为止,参加了诗展开展仪式的嘉宾和观众,都依然清晰地记得:那天,原本阴雨绵绵的天气瞬间戛然而止,一簇阳光从遮天蔽日的树木中泻下,俨然空中落给金华山的诗行。
“画布上的光与诗”诗展开展已近半月,但日日都有许多游客在诗歌展板前驻足。品好诗,赏美图,扫一扫二维码也耳目动听。
金华山的诗意是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足迹浸染的。李白、王安石、孟浩然、苏东坡、李清照等文学大家都曾到金华山游历,为金华山遗存志传、游记、诗词歌赋等佳作2000余篇以及众多的摩崖题刻、碑刻。“东方游圣”徐霞客《浙游日记》不足万字,描写双龙就达4400余字。
此次诗展,国内著名诗人、学者、编辑共赴这场诗歌之约。吉狄马加是金华籍诗人艾青的学生,还担任着全国人大常委、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他在金华山游览采风后感慨:“金华山是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名山。”
在金华山期间,吉狄马加入住的金华山双龙宾馆房间,恰好是1964年郭沫若下榻处,房中还留有《冰壶洞》七律诗一首。也许是郭沫若的诗句打动了他,开展当晚,他写下诗一首《无题》,全诗如下:
独吟女神又轮迴,
五十八年两时空。
同饮大渡河边水,
峨眉山月照新松。
金华仙灵有道法,
人世沧桑却无常。
双龙冰壶今犹在,
万树沐雨秋叶黄。
前有古人,后有来者。金华山的生命力正是来自于不断创新、更新的文化。吉狄马加认为,传承金华山深厚的历史文化,需要与新时代人民需要的精神文化相结合。此次诗歌展的举办是一个良好的契机。
中国现代性从新诗革命开始,新诗革命开启了中国现代,新诗作为中国现代性的象征,也肩负着中国现代文明开拓者和探索者的先锋重任。“金华山的诗路从一次游子归来的诗歌展启程,使古诗文化和现代诗文化在这里交汇,相映成辉,愿这儿的景色,与诗共生共美。”金华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金华双龙风景旅游区党工委书记陈峰齐不由期待万分。(范煜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