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荟频道> 美文诗词 > 正文

三门峡的春天之旅

来源:光明网2023-05-31 16:10

  作者:张子影

  列车在傍晚抵达三门峡。接站的朋友对我说:可惜啊,你来晚了几天,我们这里的天鹅大部分在半个多月前纷纷飞去了蒙古高原。

  说这话的时候,车子正行进在三门峡的百里生态廊道上,缤纷和青翠扑面而至,道路两侧,一边是绿树鲜花密密层叠,另一边则是一条碧波荡漾的大河如影随形。仿佛是为了印证朋友的话,前方视线里突然出现十余只天鹅,只见通体洁白的天鹅在清澈的水面缓缓游弋,它们时而俯身汲水,时而仰脖舒颈,长长的颈项优美端庄,姿意酣畅,仿佛一对对文雅高贵的王子与公主正在翠玉铺就的舞池中翩翩起舞。

  远山嵯峨,湾水凝碧,烟霞撷英,水色含韵,岸柳清风,满目盎然,宛如仙境的景象如此动人心魄。“黄河明珠,天鹅之乡”的美誉果真是名不虚传,三门峡用它惊世骇俗的美艳,给予了所有到来者不同凡响的礼遇。

  如果你了解三门峡的历史,就明白今天的三门峡有这样的变化,是多么的了不起。

  一、

  朋友的名字叫作“杨建设”,这是一个有时代特征的名字。杨建设的一生,从他呱呱坠地那个时刻开始,就与三门峡息息相关。

  三门峡是一个“因河而生”的城市,地处河南省西部,豫晋陕三省交界黄河南金三角地区,是河南省的“西大门”,相传大禹治水时,凿龙门,开砥柱,在黄河中游形成了“人门”“鬼门”“神门”三门并立的峡谷河道,三门峡由此得名。它的前身是陇海铁路上的一个小镇——会兴镇和黄河三门峡附近原属陕县的黄底等几个乡的农村。1957年,为开发和治理黄河,兴修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三门峡设市建城,应运而生。

  历史和地理的双向坐标就这样决定了三门峡的地位,决定了三门峡人注定要与黄河狭路相逢。黄河是宽阔的,又是暴烈的,每隔数年,它就会发怒一次,经天亘地,滔滔流出,昆仑东北。神浪狂飙,奔腾触裂,轰雷沃日。以不可一世的野蛮和姿意,嘶吼着,咆哮着,携滔滔黄水呼啸而至、而去,给沿河而居的人们留下大片的荒芜和无尽的悲苦。据记载,从先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500多年间,黄河下游共决溢1500多次,改道26次,正如史书所称:黄河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百里不见炊烟起,唯有黄沙扑空城。”曾几何时,水静浪平,清风和月,是历朝历代居住在黄河岸边的人们梦寐以求的向往和理想。

  1952年10月,毛泽东登上郑州邙山小顶山,察看邙山水库坝址和黄河形势,他久久地坐在山头上,沉默不语。不久之后,一代伟人与黄河的这场对视有了令人振奋的结果,“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伟大号召。

  1955年7月18日这一天,北京怀仁堂里响起热烈的掌声。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一个改变黄河自然面貌的伟大计划宣布了。

  对于三门峡人来说,1957年是个意义非凡的年份,4月14日,《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新闻:《征服黄河的开端 举国瞩目的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正式开工》:

  峡谷里响起爆炸的轰鸣,从此人们要在这里凿开峭壁,拦住洪流,使千年为害的黄河永远为人民造福。

  同一天,《人民日报》在头版还发表了一篇社论,罕见地用了一个感情炽热的标题:《大家来支援三门峡啊!》这篇感情炽热的文章,连同文章中那一句句情绪充沛的文字,在当时几乎燃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很多年后,还被一代又一代关心和热爱黄河的人们津津乐道地提起。社论一出,来自全国各地的水利工作者、工人、农民、大中专毕业生以及各行各业人士纷纷奔赴这个叫作“三门峡”的地方。

  杨建设的父亲杨得田是这些人中的一位。杨得田是名退役军人,当过工程兵,参加过吉林丰满水电站的修建。当他作为支援三门峡的水利工程人员,打起背包,怀揣着那张社论坐火车转汽车,又转工程车,再徒步行,历经三天四夜,终于来到三门峡时,立刻被工地热火朝天的景象吸引了,只见红旗招展,炮声隆隆,劳动的号子响彻云霄,三门峡仿佛一个千军万马的战场,军人出身的杨得田立刻就加入到千百万建设大军的队伍中,脚踏惊涛骇浪,头顶烈日风雨,风尘仆仆,战天斗地。

  劳动工作之余,杨得田还利用自己在部队时学到的手艺,为工地上的工友们理发,一套简易的理发工具是退伍时从部队带回来的,他最擅长的发型是部队上战友们最常见的“小平头”,操作简单,易于打理,很适合长期户外工作的人。举世瞩目的三门峡工程开工后,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用了四年时间跟踪拍摄,用镜头真实记录了英雄的治黄大军,在大河上下、波涛滚滚的激流中驯服黄河的全部历程,1961年这部片名为《黄河巨变》的大型彩色纪录片上映,影片中介绍了一位又一位建设工地的英雄人物,他们中的许多人,杨得田不仅都认识,甚至像熟悉自己的脑袋瓜一样熟悉他们。电影镜头中出现的那位名叫孟庆喜的浇筑班的“猛虎连长”就是自己所在的混凝土班的班长。他每次来自己这里理发时,杨得田的推子才一动,他就歪在理发凳子上睡着了。每当这个时候,杨得田的动作就很轻柔,他知道,工友们是太累了呀!

  杨得田自己又何尝不辛苦,儿子出生后第五天,他才收到妻子从老家发来的电报,杨得田把“母子平安”的电报揣进口袋就又上工地了。那几天正是三门峡截流工程最紧张的时候,杨得田没时间去镇上的邮局回电报,更没有时间回家看望妻儿,他和浇筑班的工人们一起,站在惊涛拍岸的黄河边,冒着生命危险日夜不停地施工,经过七个昼夜的苦战,三门峡截流工程终于告捷。在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和鞭炮声里,胡子拉碴、一身泥水的杨得田骄傲地站在初见规模的大坝上,面对大河,他为儿子想了一个绝好的名字:

  杨建设。

  二、

  大坝建成后,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探索、调整、改建之后,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日臻完善,为我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发展积累的宝贵的经验,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至今黄河70年不决口,20年不断流,先后抵御12次大洪水。

  治黄成功,黄河不仅岁岁安澜,而且带给我们无尽的宝藏,在防洪、防凌、灌溉、供水、发电、减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黄河安澜,国泰民安。

  但三门峡人的宏伟事业并没有完结。

  2019年9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郑州考察黄河,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这一新的重大国家战略,为新时代黄河保护治理和发展擘画崭新的宏伟蓝图。遵照总书记的指示,三门峡人面对这条天地和大自然馈赠的大河,又有了新的超越时间的思考和规划,以“保护与治理相统一、修复与利用相统一、高质量发展与造福人民相统一、黄河文化保护挖掘与传承弘扬相统一、科学规划与项目支撑相统一”的理念,展开了大规模的生态廊道建设。

  当年三峡大坝的建设者之一杨德田的儿子杨建设,成为了这项工程的积极参与者。

  杨建设18岁那年,按照父亲的要求也参了军,四年后他从部队退伍回乡,同几位朋友一起,开了一家小矿厂。三门峡的矿产资源丰富,尤其是黄金,储量和产能都居全国第2位。小矿厂生意兴隆,杨建设盖了新房,娶妻生子。一家人的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儿子上高中后,杨建设的妻子不甘清闲,开起了农家乐,还自己动手在家附近建了个鱼塘,三门峡最不缺的就是水。周末或者节假日,一家三口,或三五朋客小聚,浅塘鱼跃,柳荫风荷,好不惬意。

  但是,2020年春日的一天,一纸通知落在杨建设手上。为推进复合型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打造万里黄河第一坝生态示范区、乡村振兴示范带,三门峡市向重污染企业“开刀”,向破坏生态行为“宣战”,关停小冶炼厂,清理违建鱼塘。这两项措施行动,都涉及杨建设和家人。

  壮士断腕,不代表不痛。那几天,听着妻子儿子的碎碎念,杨建设的心情也很复杂。正值清明前夕,他开车去了老父亲杨得田的墓地,站在那里,远处的三峡大坝清晰可见,脑海里又一次闪现父亲生前为自己描绘过的那个声势浩大的场面:机声隆隆,马达轰响,红旗招展,号子震天。

  那一刻杨建设的心里豁然开朗。当晚他就做通了家人的工作,杨建设没有长篇大论,也没有苦口婆心,他指着大坝简单地说了一句话:

  老辈子洒过血汗拼过命的家园,我们得护好。

  杨建设关了小矿厂,平了鱼塘,带着妻儿搬进了统一规划的住宅区。

  随后,像父亲当年投身建设大坝一样,加入到百里黄河生态廊道建设的行列。几年过去了,铁腕整治有了显著成效,如今,这道傍黄河而建的生态廊道全线贯通,将函谷关、后地村明清古枣林、庙底沟博物馆、仰韶文化博物馆、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等景点连点成线,构筑成一条与黄河蜿蜒同行的漫长的沿黄生态屏障,总长接近200公里,宛如为黄河镶嵌了一道绿宝石的花边。

  随着生态改善,环境不断变美,中华秋沙鸭、白鹭等珍稀野生动物在此栖息,每年冬天,成千上万只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在三门峡栖息越冬,三门峡也因此成为全国最大的大天鹅栖息地和观赏区。

  杨建设没有让自己停歇,做起了志愿者。每天,他开着自制的小电瓶车,沿着百里廊道缓缓行驶,一个人身兼数职,他是环卫工,是消防员,是导游,天鹅在三门峡栖息越冬的日子,杨建设还多了一项工作:兼任义务劝解员。及时劝阻那些因为激动而失态地大呼小叫,或者因兴奋而莽撞响起的汽车喇叭,以免惊扰到那些远道而来的天鹅们。他像爱护自己的孩子一样,爱护那些异类的朋友。

  三、

  三门峡的发展变化,是几代人共同努力的结果。

  站上巍峨的大坝,放眼望去,黄河尽收眼底,那些浑浊浑黄的沙浆泥水,永远地消失了,这条大河,母亲般养育了我们的大河,几百年来,它见证了多少灾难炮火、悲愤呼号,又见证了多少前赴后继、壮怀激烈。

  在三门峡,黄河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出现:从奔腾磅礴的狂放变成安静宽和的温顺,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绿水碧波,曲水流觞。

  暮色初起,远处山峦交错重叠,近处林木错落参差,水汽氤氲迷离,月下黄河,湿地烟波浩渺,江水清旷绵长,漫天星垂平野阔,半轮江月大河流。

  对于我所表现出来的惊诧与赞叹,杨建设见怪不怪,他厚道淳朴地微笑着。云淡风轻的微笑之后,是他和所有三门峡人的骄傲和自豪。于他们而言,眼前的风景不仅是风景,不仅是美色,更是一颗公心,一种承诺,一份担当,甚至,是一种信仰。三门峡人与黄河的关系,是相望相守,更是相依相偎。

  杨建设站在河边沉默不语,习惯地用目光抚摸他热爱的城市家乡。而我则用沉默的目光,向这位军人的后代致敬。

  三门峡的春天之旅意犹未尽,奈何归期已至。离别的时候,见我眼神依依,杨建设很理解地说:下次再来吧,高铁很方便的。三门峡随时欢迎你。

  我频频点头:是的,三门峡,我一定要再来的。

  我要告诉所有的朋友,三门峡可以随时去。三门峡的好无关季节,因为,三门峡人已经把春天永远地留存下来了。

  

2023.5.3于北京

  (作者:张子影,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秘书长、理事)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彭丽媛会见德国伯乐中文合唱团师生代表

  • 明前茶飘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江西省赣州市定南县历市镇,一座座风力发电机矗立在延绵群山上,与蓝天白云、绿树青山相辉映,极目远望、蔚为壮观。
2023-11-16 15:56
2023年11月13日,国内首座港口商品车智能立体车库在山东港口烟台港建成并投入试运行。该车库占地13000平方米,可容纳商品车3000余辆,较平面堆存能力提升3倍以上,可完成智能理货、智能调度、智能转运。
2023-11-14 15:37
日前,姚庄镇沉香村生态农场近千亩橘子园已硕果累累。近年来,当地依托自然优势,以柑橘产业、乡村景观资源、亲子旅游市场为基础,与横向的艺术产业、旅游产业相融合,在农民增收、乡风涵养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本土特色的共富新路径。
2023-11-13 16:43
2023年11月7日,江西省高安市一家机械有限公司员工在生产车间赶制工业接头等产品。该公司2022年被工信部列为第三批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其研发的新型无滴漏干式软管接头组件填补了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23-11-09 15:5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