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荟频道> 四季书事 > 正文

独钟黛玉的齐白石

来源:北京晚报2023-11-21 08:55

  ▌张德斌

  关于齐白石痴迷《红楼梦》的种种表现,笔者此前曾撰专文谈及。其实,齐白石之所以痴迷《红楼梦》,背后还有一个重要的心理机制,就是他对林黛玉这个人物形象情有独钟。

  齐白石《黛玉葬花图》

  黛玉之名 念兹在兹

  虽然齐白石说他临摹过《红楼梦》全部绣像,但是流传下来的他的《红楼梦》人物画,却全都是《黛玉葬花图》,目前已知的数量就有近十幅之多。在齐白石的诗稿与日记手稿中,见不到《红楼梦》其他人物的名字,而林黛玉的名字却频频出现。在作于1917至1918年期间的《怀人》诗序中,他写道:

  余因王仲言来书,代德华女士索余和诗,因德华知诗,余故有感于往事。怪林黛玉相逢,泪痕犹湿;恨杜香兰竟去,魂梦不来。……

  在《癸卯日记》中,又有这样的记述:

  (1903年闰五月)廿四日,……栈主人某妇之丫头,为余洗衣裳,被人偷去。余之工人可恶,令之哭。此泪与林黛玉之眼泪相反,数千万年而后,不识作何等相还,殊可悲也。

  1917至1918年间,齐白石写过两首诗作为《红楼梦》(《石头记》)读后感,那就是《萍翁诗草》里的《读〈石头记〉书后二绝句》。这两首诗分别写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其中写林黛玉的一首诗是这样的:

  背人终日泪丝丝,

  草木通灵亦太痴。

  负汝伤心侬意苦,

  错瞒鹦鹉不能知。

  短短四句诗,林黛玉痴情而内敛的性格特征跃然纸上。

  同病相怜 孤高自许

  齐白石在许多方面都与林黛玉极为相似,可以说他在林黛玉身上找到了自己活生生的影子。

  齐白石自幼多病,体质与林黛玉很像,《白石老人自述》里对他幼年多病的情形有详细讲述,其遭遇几乎跟林黛玉一模一样:

  同治三年(甲子·一八六四),我两岁。四年(乙丑·一八六五),我三岁。这两年,正是我多病的时候,我祖母和我母亲,时常急得昏头晕脑,满处去请大夫。……我的祖母和我母亲,为了我,几乎三天两朝,到庙里去祈祷,希望我的病早早能治好。……经过请大夫吃药,烧香拜佛,请巫师变把戏,冤枉钱花了真不算少,我的病,还是好好坏坏地拖了不少日子。

  齐白石性格高傲、厌弃人情世故,不愿与人应酬来往,也似黛玉。《红楼梦》里描写林黛玉,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她住在贾府大观园里,除了日常例行的问候长辈,以及偶尔去一下贾宝玉的住处怡红院外,几乎总在自己的潇湘馆里闭门读书,很少主动跟园子里的其他人互动。这与薛宝钗“行为豁达,随分从时”、精于揣摩人心以博取上下各色人等一致赞誉的性格与行为特点恰恰相反。

  与林黛玉相比,齐白石对于人际关系的冷淡,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他厌憎“事难如意俗情多”(《留别谭连臣》)的社会氛围,坦率地表示“性不誉人何足怪,交非知己自然狂”(《冬日晤立三弟话旧》)。从他的日记里能看到这样一些细节:他在好友夏午诒家里为夏的如夫人教画,在夏家生活起居,但是他拒绝与到访的陌生客人同桌吃饭,甚至不经朋友介绍就不与陌生人见面,以至于他“冷迂”的性格广为人知。《癸卯日记》中有如下记载:

  (1903年阴历四月)六日,晤杨皙子。皙子与余旧识。晚餐有他客,余分坐。

  十一日,李砥卿晨兴访午诒,欲识余。闻余性冷迂,恐余见拒,欲雨涛先来北萍精舫作蹇修语。余唯唯,雨涛复与砥卿来坐,久又闻生人语声。

  他的老师王闿运也注意到他的这种表现,他在给齐白石印章拓本所作的序文中这样写道:

  白石……非知交不妄应。朋座密谈时,有生客至,辄逡巡避去,有高世之志,而恂恂如不能言。

  情真意挚 多泪多愁

  在貌似冷淡的外表下,隐藏着一颗重情厚义的心,这也是齐白石与林黛玉高度相似的地方。《红楼梦》里设置了一个绛珠仙子“还泪”的神话故事背景,而齐白石之爱哭,简直跟林黛玉不相上下。在他的日记手稿中,类似“还泪”、“泪尽”这样的记录简直不胜枚举:

  (1903年阴历五月)十四日,……昨夜达旦不能成寐,心中若有所失,不知一家老少何似。……远离日深,欲哭,泪已尽之久矣。

  (1920年阴 历五月)廿九日,……四年以来,艰危惊苦,离泣备尽,言之心伤。

  表现在他的诗里,也是“愁”字极多、“愁思”特重。

  齐白石在1928年出版的《借山吟馆诗草》这部诗集付印之际回忆说:

  余年四十至五十,多感伤,故喜放翁诗。所作之诗,感伤而已。

  按照齐白石自己的算法,他四十至五十岁是在1902至1912年期间。如果作概数理解的话,也可以说包含了1902至1916年这十五年,也就是从他开启“五出五归”,直至1917年二赴都门前夕。

  这期间他为什么“多感伤”?笔者综合各方面文献,认为他的感伤应该来自四个方面。首先,在这期间,齐白石经历了多位家人、师友离世的伤痛。1906年,齐白石十六岁时拜的雕花师傅周之美去世了。周之美师傅不光雕花手艺好,尤其难得的是跟齐白石这个徒弟十分投缘,“简直把我当做亲生儿子一样地看待”。齐白石听闻周师傅去世,“心里难受得很”,“到他家去哭奠了一场,又做了一篇《大匠墓志》去追悼他”。1913年农历十月,齐白石次子良黼因病去世,五十一岁的齐白石白发人送黑发人,其伤痛不问可知。1914年农历四月,齐白石六弟纯楚去世;同年端午节前七天,齐白石二十七岁正式拜的第一个文化老师胡沁园去世。在齐白石心目中,胡沁园“不但是我的恩师,也可以说是我生平第一知己”。不满一年,连遭三名至爱亲友去世之痛,齐白石的心情正如他在《哭沁园师》组诗里写的:“我正多忧复多病,暗风吹雨扑孤檠。”这些亲友的离世,无疑给此一时期齐白石的感情世界抹上了最沉重的底色。

  其次,由于多次远离家乡外出游历,而且他自己也已人到中年,父母则日益衰老,这些都使得他外出时的思乡之愁显得更加真实、深切。《借山吟馆诗草》和《寄园日记》中屡有这一类诗句,比如:“门前鞍马即天涯,游思离情两鬓华。孤负子规无限意,年年春雨梦思家。”“天涯曾听雨潇潇,白尽人头此寂寥。”

  第三,齐白石在多次远游中不仅经历了旅途奔波、饥寒劳累,也见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外面的大世界远比白石铺那方圆百十里的小天地来得复杂。“八哥解语偏饶舌,鹦鹉能言有是非。”“遍行世道难投足,既爱吾庐且息肩。”这些诗句都是有感而发。

  1917年,他因家乡兵乱而到北京暂避数月。次年,家乡兵乱、匪患愈演愈烈,年近六旬的齐白石遂于1919年初第三次北上,并从此定居北京,开始了“北漂”的艰辛生涯。

  定居京华后的较长一段时期,“愁思”基本上都是齐白石诗作的主基调。比如他有一首诗,题目就叫《多愁时读放翁诗,觉愁从舌端出去也》,诗中写道:“四邻春社虚重醉,七子何人未白头。老把放翁诗熟读,不教肠里尽闲愁。”标题加四句诗,竟然有三个“愁”字。

  1933年,齐白石将1917年以来的诗作自编为八卷本《白石诗草(二集)》,他在自序中写道:

  及至都门,重居法源寺僧舍,以卖画刻印为活计。朝则握笔把刀,日不暇给,惟夜不安眠,百感交集,谁使垂暮之年,父母妻子别离,戚友不得相见?枕上愁余,或作绝句数首,觉忧愤之气,一时都随舌端涌出矣。

  《红楼梦》里,林黛玉父母双亡,只能长期寄人篱下,因而产生了强烈的飘零沦落之感,对于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也变得极为敏感。这些,恰好能够与齐白石的游子思乡之愁、亲人离世之愁、漂泊依人之愁、受人冷落之愁等“愁思”一一对应上,自然也就能唤起他对林黛玉真实而深切的共情。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神舟二十号3名航天员顺利进驻中国空间站

  • 2024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揭晓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4月10日,安徽省芜湖市无为市昆山镇三公山茶叶种植基地,千亩高山野生杜鹃在翠绿的茶园之间绚丽绽放,美轮美奂,美不胜收
2025-04-10 15:13
近年来,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以科技创新赋能产业发展、以产业创新带动技术突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迭代升级“堰商汇”数智亲商服务平台,厚植民营经济发展沃土,以高质量服务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06 18:06
2025年4月1日,北京怀柔慕田峪长城内外山花盛开,美丽的春花把古长城打扮的多姿多娇,犹如春天里一幅壮美的风景画
2025-04-02 15:44
2025年4月1日,船舶航行在安徽省合肥市庐江县境内的引江济淮航道上,标志着菜子湖湿地候鸟越冬季禁航结束,菜(子湖)巢(湖)线恢复通航
2025-04-01 15:40
2025年3月31日,江苏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太湖之滨,桃花、樱花、油菜花等竞相绽放,生态优美,春景如画
2025-04-01 15:31
用镜头记录城市更新 青岛首届“百家媒体看改变”活动圆满闭幕
2025-03-20 10:14
"昭君杯"首届全国老年合唱大赛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正式启动
2025-03-19 16:10
2025年2月25日,云南省昭通市绥江县,新市金沙江特大桥施工现场,工人正加紧施工。
2025-02-26 15:41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