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人民文学出版社新近推出《庆余年》(修订版)最后一卷——第十四卷《朝天子》,这套书历时五年,终于出齐。本文为该书后记,标题系编者所拟,由出版方授权刊登。
作者:猫腻
在很多地方我都说过,《庆余年》这个名字有个彩蛋意思,那就是要去大庆度过余年。
二〇〇九年我写完这本书,便去了大庆,一晃已经十四年。人生里能够有此旅程,首要感激的当然是父母开明,对我的疼爱包容。
二〇一七年母亲去世,我很想念她,所以这次把她的名字写在本卷前,提醒自己还是要经常想念。
过了这些年,回头看从前,感受自然有很多不同,有依然得意的地方,也有很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还是当时网络连载的更新压力带来的文字粗糙、情节错疏这两方面。
比如悬空庙刺杀一节,当年写的时候,一天九千字,自我感受酣畅淋漓,如今修订的时候才发现到处都是洞,就像那座庙一样,四处漏风。
所以人民文学出版社提出要出版时,我唯一的要求就是给我时间慢慢修订,我会修得很认真,自然很慢……果然很慢,又是三年过去了。
这次修订的原则很简单。首先就是不改情节,因为一个小说家从三十岁到四十多岁,构织情节的能力不可能忽然发生进步,所以我只是在最后一卷进行了比较大的改动——事实上那是我当年就要做的事。其次就是文字要往干净的路数上删修,但要尽可能不减锋锐,要保留网文的野性。
最后算了一下,连载时的《庆余年》三百五十万字,这次被删修了将近一百万字,基本上算是把水分挤干了,呈现出来的效果也不错。唯一的遗憾就是修第一卷的时候还不知道修订应该如何做,束手束脚,最后的结果不是很合心意,也不知道以后还有没有机会弥补。
修订途中问过阿愁,确定《庆余年》里的一些诗句都是她写的,时隔十几年,再次向她致谢。
这次为了修订,算是难得地认真重看了几遍小说,有些感慨。我还是不太喜欢范闲,因为他太像我们,尤其是现在的我们,但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故事,喜欢这个故事里的很多人。我还是最喜欢陈萍萍死前在御书房里与皇帝的那番对话,喜欢到这次我基本没有怎么动那段。
——他这样过一辈子也就行了,为什么要复仇,为什么要有这么多责任感?
十几年前写《庆余年》的时候,也是我最有责任感的时候。
之前写《朱雀记》的时候,我每周要休息一天,到这时候就停止了。可惜没能给这个行业的劳动制度创造一种别的可能。那时写得真的很认真,寒冬腊月也要写到深夜,每天在宜昌深圳路民生家园的二层家里,脚下烤着暖炉,上面开着空调,穿着军大衣,戴着无指手套不停地敲键盘,依然感到很冷……不是家庭条件艰苦,只是南方都这样。后来去了大庆,见识到了暖气,才知道幸福是什么样子,便赶紧在湖北的家里也都安了暖气。有了四季如春,后来不管在哪里写故事、敲键盘都不会冷了,只是也很难再像写《庆余年》的时候那般努力了。
挺庆幸的,我在合适的时间段有着正合适的心态,做了些合适的事,写了这个故事,认识了大家,也被大家所认识。
我对这个故事本身的想法,与当年写的时候没有什么本质变化,二○○九年《庆余年》完本的时候,我在网上曾经写过一篇很长的后记,这些年的新读者、这套纸质书的读者,可能很多人没有见过。现将原文附在后面,将当时我的想法与大家的感受印证一番,同时很希望大家能够看到十五年前那个正在写《庆余年》的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