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巴金回顾一生创作道路时说,有一部古书中的文章可算是终生难忘之启蒙导师,“我后来写了20本散文,跟这个启蒙先生很有关系”。
现代语言学大师王力说,学习古代汉语,有一部书值得读。他的名著《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中,例文、引文大多来自这本书。
鲁迅先生说:“它和《昭明文选》一样,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不可轻视。”
这些文章大家如此看重的书,就是《古文观止》。
《古文观止》是清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读本,共12卷,收录文章222篇,题材涉及史传、策论、游记、书信、笔记等,基本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脉络与特点,体现了中国古代散文取得的最高成就。
吴楚材、吴调侯叔侄二人,是浙江绍兴人,一起在家乡“课业子弟”。《古文观止》就是他们教学生诵读古文的讲义。
由于入选作品题材广泛、代表性强、语言简洁易明,篇幅短小精髓,言辞优美,非常适合文言文的初学者,《古文观止》一经出版便非常流行,成为文言文教学的经典教材。“观止”就是好到极致的意思,也就是说,书里所选的是人们所能看到的最好的、尽善尽美的文章。
中国古代散文传统源远流长,各种诗文选本层出不穷,比如《昭明文选》《文苑英华》《唐文粹》《宋文鉴》《元文类》《明文衡》……不乏成百上千卷的规模。《古文观止》只有区区12卷,但其知名度远超上述大部头,只有《文选》可与之抗衡。
鲁迅先生说:“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是,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却一样不可轻视。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之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
“选者之名位”,吴氏叔侄远谈不上,他们都是无缘仕途的普通读书人。那么,其书能脱颖而出,全凭“古人之威灵”——以不大的篇幅包罗很多名家的作品。
文章选集的质量如何、水平高低,体现在选择上。《古文观止》选得确实好,眼光独到,有三大突破。
第一个突破,是突破了权威的束缚,文章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才会入选。
比如先秦部分,吴氏叔侄放弃佶屈聱牙的《尚书》,直接从相对容易理解、善于讲故事的《左传》开始,不会一上来就给读者一个下马威,拒读者于千里之外,而是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具体来说,《左传》选文有《曹刿论战》《宫之奇谏假道》《烛之武退秦师》等,都是脍炙人口、言简意赅的名篇。
接下来,同样的类型,还有《战国策》里的《冯谖客孟尝君》《触龙说赵太后》《唐雎不辱使命》,《史记》里的《太史公自序》,贾谊的《过秦论》,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韩愈的《原道》《师说》,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都是千古传诵的公认佳作。
第二个突破,是突破了骈散之分的束缚。韩愈倡导了古文运动之后,骈体文的地位江河日下,逐渐让出主流文体的席位,到吴氏叔侄编书时仍未有起色。但《古文观止》不为流行趋势所左右,不光选散体古文,对于经典的骈体古文也没有忽略,可谓骈散并重,只要写得好,不管文体是什么,就收入囊中。
比如,《古文观止》中选录的骈体文有孔稚珪的《北山移文》、骆宾王的《为徐敬业讨武瞾檄》、王勃的《滕王阁序》、刘禹锡的《陋室铭》、杜牧的《阿房宫赋》,都是雅俗共赏的妙文。
第三个突破,是突破了以前文选不收经书、史书的传统,收录了《礼记》《左传》《公羊传》《谷梁传》以及《史记》《汉书》《后汉书》等经部、史部的著作,再次表露出《古文观止》以内容为标准、只看文章好坏不问英雄出处的遴选态度。至于《三国志》以后的正史文章,《古文观止》不再选择,可能也是因为前四史之后的正史里确实没什么好文章可选了。这也是读书人所公认的。
虽然也有一些选择不恰当的问题,但大体上说,《古文观止》问世以来300多年间,能保持盛行不衰,不被其他选本代替,一直是古文启蒙、雅俗共赏的书籍,足见其生命力之旺盛,足见其本身的价值确实不容忽视。所以,别看不起乡村教师,有高人。(熊 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