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离开家乡,在外面闯荡。
但每到过年,总是心急慌慌地往老家奔。家里有爸爸妈妈,有熟知的年味。
一
2010年,大年三十我冒雪赶回老家。一进家门,母亲手里拿着正在包的饺子从厨房出来,高兴地说:“先歇歇,一会儿咱就吃饺子。”有肉馅的、有素馅的。我走进厨房一看,案板上的饺子成排成行,列队等候着新年的检阅。
饺子本来都是年夜饭,但盼儿归来的老母亲,中午就让儿子、儿媳妇吃她亲手包的饺子。
吃着饺子,我说记得小时候我们过年吃的饺子是“红萝卜、白萝卜,再加点油渣”的那种馅,好久没吃过了,很怀念。母亲笑了,说那时大家都穷,买不起肉,也买不到那多肉,只有买一些肥肉,炸完油后,再把剩下来的“肉渣”和白萝卜、红萝卜混到一起做饺子馅。哪有现在这样的好条件,羊肉、猪肉、牛肉,想吃啥,就有啥。这些年政府也不知道施的啥魔法,从哪里来冒出来那么多钱,家家日子都红火,比过去咱村的地主老财的日子还好!
初一一大早,老母亲又起床做饭。我们老家风俗,大年初一早上这顿饭非同寻常,要吃得早、吃得好,象征一年都丰衣足食。这顿饭里,有饺子、有面条、有各种蔬菜和花生、杏仁、豆子等,而且还不能一顿吃完,要故意剩一些,下一顿加热后再吃,象征年年有余、顿顿有余。另外,初一这顿饺子还有个讲究,要在其中一个饺子里包上一枚硬币,混杂在锅里一起煮,吃饭的时候,看谁能有幸吃到这个包有硬币的饺子,那就预示着这个人“财运”好,要发财的。
记得儿时过年吃这顿饭时,总是给奶奶或者母亲说,把那个包钱的饺子舀到我碗里,他们总说混杂在锅里没法找到。我一次都没有吃到包着硬币的饺子。所以,至今都是“一介书生、两手空空”。
唠着这些陈年旧事,母亲格外高兴,她说自古以来,“年”比“天”大,过年就是天大的事,天王老子也不敢不过年。“年”就是咱中国人的魂和根,无论走到哪里,不论穷人还是富人,都得敬畏“过年”这件事。“年”过好了,日子才能好,人生才能好。
说着这些,母亲忽然想起在英国读博士的孙女,愣了一阵,感叹道:咱燕子可怜啊,吃不上我包的饺子,你一会叫她视频,让娃看一眼,过过“眼瘾”,也算是一个年。
二
2012年12月,我女儿在英国生了孩子。春节前,母亲告诉我不要回来过年了,燕子有了孩子,你们去英国过年,让燕子也吃到妈妈的饺子,让我那重孙子也过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年,要把咱的老传统传到英国、传给下一代。
我和母亲开玩笑,燕子吃到了妈妈的饺子,我却吃不上妈妈的饺子了。母亲笑着说,甘蔗哪有两头甜,妈妈的滋味你都吃了几十年了,你还是牺牲一下吧。
到了英国,我和妻子忙乎包饺子,一切按老家规矩,剁肉、拌馅、和面、擀皮、包饺子、煮饺子、调沾汁,一边干一边给女儿女婿言传身教,还特意包了一枚硬币在一个饺子里。
吃饺子时,妻子特别提醒说,那个鱼形的饺子里面有硬币,谁吃着这枚硬币谁发大财。结果,大家都没有吃着那枚硬币。到厨房锅里一看才发现那枚饺子煮烂了,那枚硬币躺在锅里。
大家都哈哈笑了,这就公平了,大家都发财,不搞那种“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吃罢早餐,到客厅,妻子发红包。女儿女婿为我们准备了礼物。精美的包装上面有女儿手书的文字和手绘的福字,我的那份是这样的题字:舞文弄墨、含饴逗孙、咔嚓镜头、画画心情——爸爸潇洒过年;妻子那份是这样的题字:没有爆竹声声、没有奔走颠簸、安安静静过年、稳稳当当幸福——妈妈春节快乐。
这时,我打开手机,一连串的鸟叫声,络绎不绝,上百条祝福的短信哗哗倾泻而来。远在祖国的亲朋好友,繁花似锦的祝福,让人感激莫名的年的味道和年的幸福。
侄子在QQ上呼叫我视频见面,看到重孙子,穿着红衣服,兜里揣着红包,八十高龄的父母高兴得热泪盈眶。不厌其烦地交代我,多抱抱孩子,多照些照片发回来,多给孩子讲讲过年的“讲究”!
三
2013年腊月二十八,凌晨起床,坐最早一班航班赶回老家。
离开故乡十余年,年年都回乡陪父母过年,但今年又非同以往,将近八十的母亲,大病初愈,思儿心切,早早就盼望我们回去过年。父亲严重耳聋,平时打电话回家,几乎无法交流。
今年回家前,我就计划不再接受朋友和同事的邀请去应酬,一心陪老娘。所以,在老家几天,或者关掉手机,或者不拿手机。每天早上起床后,陪母亲吃完早餐,就一起往离家不远的植物园,绕着园子内的小道,慢慢散步。偶尔会停下来,听听唱戏的,看看舞剑的。路过儿童游乐的场地,母亲会坐下来看那些可爱的孩童们玩耍,她的眼里这时会流露出艳羡的神情,对我说:燕子的孩子在英国有没有这个地方耍?什么时候回来让我抱抱啊!
每年回来过年,我们都要给父亲母亲各自发红包。父亲不哼声,母亲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拒收。总说,你在外,“蛇大窟窿粗”,用钱的地方多,我们老了,你爸的退休工资足够我们吃喝了。每年都为此争执,只有妻子才能强行留下。
大年初二,初三,要去走亲戚。我和妻子在筹备礼品。父亲告诉我们,要给你姑姑多拿点礼品,她年龄大了,身体需要补补。母亲告诉我们,给你舅舅拿点奶和菜,他身边没有儿女。妻子说,看来三步远、两步近,各人只顾自家亲。逗得老人哈哈大笑。
我知道母亲怕我走。但她也知道初五了,我该走了。初四晚上母亲就交待表妹和小姨,包饺子给我们吃。凌晨三点,又把小姨喊醒,让她起床包饺子。早饭时,看我吃完一盘饺子才放心。但她吃饭总是吃吃停停,最后,忍不住说,我一听你要走,吃饭就不香了。我凝视着母亲,没有说话。
我走了。
父亲哥哥弟弟下楼送我。母亲没有下来,她不忍送儿走。
四
2014年,母亲二次脑血栓,导致昏迷不醒,瘫痪在床。2015年过年,我回去只能在床前握着母亲的手,一遍一遍说着给她拜年的话,也不知道她是否听得到。
小姨包了饺子,昏迷的母亲只能靠鼻飼维持生命,无法吃饺子,也无法看到我吃饺子的样子。
中午吃饭时,老父亲看到我白发丛生,急忙亲自拿来核桃、大枣,并打开核桃,剥好,让我吃,说是每天吃一个核桃两个大枣,你头发就不白了。到下一顿吃饭时,父亲又早早把核桃大枣弄好,让我吃。我本来不喜欢吃的,但老父亲这份厚爱,让我刻骨铭心,我大嚼大咽,夸张地表现高兴和香甜。
过了初五,我要走了,握着母亲的手向她告别,母亲的眼皮似乎动了动,我的心忽然生疼生疼。
这一次母亲不是不忍心下楼送我,而是无法送我,也许她都不知道我回来了、又走了。
五
父亲母亲先后离我而去。
今年,我和妻子第一次留在北京过年。
正月初一晚上八点,视频开通,大孙子辰辰朗声道:爷爷奶奶新年好!
二孙子奇奇不会说汉语,只是做着鬼脸,兴高采烈地展示自己的红衣服,不断炫耀地特别指给我们看他衣服上的“超级玛丽”图案。
大孙子说:我们正在吃饺子,说着还端起盘子展示给我们看。还特别强调说:我和妈妈一起包的饺子。
我们惊叹:哇塞,辰辰都会包饺子了?
女儿说:会擀皮、会包饺子,已经是我的小帮手。
我问奇奇吃饺子没?
女儿代答:吃了三个饺子皮。不喜欢吃馅。
夫人哈哈大笑:说三个好,“三生万物”嘛!
吃完饺子,女和女婿用电子琴、钢琴伴奏,大孙子用长笛吹奏了一曲《新年好》:
新年好啊
新年好啊
祝福大家新年好
我们唱歌
我们跳舞
祝福大家新年好
作者速写,孙子在吹奏长笛
听着这远方飘来的合奏,我的心里暖洋洋、眼睛湿漉漉,耳边仿佛响起母亲的声音:“年味就是要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