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传统廉政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谈到我国传统廉政文化,《周礼》“六廉”制极具特殊性,因为该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首次较为系统地提出了“廉吏”的具体标准,奠定了我国历史上德才并重、以德为先严密考课制度的基本标准和范式架构。
《周礼·天官冢宰》记载:“(小宰)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善,二曰廉能,三曰廉敬,四曰廉正,五曰廉法,六曰廉辨。”《周礼》“六廉”制参照公平治理官府治职、教职、礼职、政职、刑职、事职的六个方面,明确了评价官吏治绩、约束官吏行为的六项标准,即廉善、廉能、廉敬、廉正、廉法、廉辨,而这六项标准都是以“廉”为本。北宋苏轼在其《六事廉为本赋》中也说道:“事有六者,本归一焉。各以廉而为首,盖尚德以求全。”
纵览中华历史长卷,汉文帝刘恒将“廉吏,民之表也”作为治政之要,蜀国名相诸葛亮以“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诠释一生勤廉,唐太宗李世民以“日慎一日,唯惧不终”告诫大臣要内外兼修,清朝康熙皇帝作《廉静论》警示当朝后世……自秦以降,及至清代,虽历经朝代的兴亡更替,“六廉”制理念一直被承袭不绝,在尊礼重法的历史进程中持久延续下来,尽管其内容或有损益,形式也偶有变化,但其精髓含义与精神实质却没有改变。因此,可以说《周礼》“六廉”制,集中体现了我国古代对官吏整体素质的要求,奠定了中国传统廉政文化的基础,是我国廉政思想遗产中的精华,影响十分深远,也极具借古鉴今之意。
《论语·为政》有云:“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廉善之“善”,东汉儒家学者、经学大师郑玄作释为“善其事有辞誉也”,指官吏因政治品德、行事风范而赢得良好声誉,进而达到“天道之大美、人道之终极”。将“廉善”置于“六廉”之首,也足以可见从古至今,“德”是评判从政者最为重要的因素。“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廉善”启迪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崇尚对党忠诚的大德”,把对党忠诚作为首要政治品质,不断提高自身党性修养,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信念砥砺前行,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实践中留下被世人传颂的“好口碑”。
荀子在《臣道》篇中把“政令教化,刑下如影”作为“圣臣”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说的就是名臣良吏在执行朝廷政令教化上,从来都是第一时间、率先垂范的,如形影相随、立竿见影一般。廉能之“能”,郑玄作释为“政令行也”,强调官吏要以强执行力贯彻落实朝廷各项政令并能有所作为。在选人用人方面,儒家一方面强调“德者,才之帅也”的以德为先,另一方面也注重“能……则足以修政而立事”的德能兼备。“廉能”启迪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锤炼过硬的政治能力,尤其要不断提高政治“三力”,坚决杜绝“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池底水无痕”的口号式、浮漂式落实,以过硬的本领和坚决的执行力实现能干事、干成事。
无论是孔子所言的“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还是朱熹所说的“君子之心,常存敬畏”,其实都在强调“敬”的人生态度。中国传统廉政文化一向重视勤勉之于为政的重要性,历来推崇“居之无倦,行之以忠”的治世思想和为官之道。廉敬之“敬”,郑玄作释为“不懈于位也”,重在考察官吏敬守职位、谨慎勤劳的从政态度,是一种深厚人文精神的体现。“廉敬”启迪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时刻心存敬畏,不悖诚意、真挚笃信,践行“克勤于邦”的传统价值观念,爱岗敬业、恪尽职守,踔厉奋发、奋楫笃行,埋头苦干、实干、巧干,竭力做出无负时代、无负历史、无负人民的业绩。
《说文》曰:“正,是也。从止,一以止。凡正之属皆从正。”古人一直强调,为政者是正人之人,“正人”的前提必须是先“自正”,即孔子所说的“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廉正之“正”,郑玄作释为“行无倾邪也”,告诫官吏们要坚守“政者,正也”之道,多学端方君子,品行端正、秉公办事。“廉正”启迪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诚心正己、怀德自重,处处自省、自警、自励、自律,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心底无私、光风霁月,修“心正”、炼“身正”、见“行正”,始终做到为人清清白白、光明磊落,处事干干净净、坦坦荡荡。
《管子·明法解》言:“法者,天下之程式也,万事之仪表也。”法是治国的标尺,是社会的客观准则,是衡量人言行、是非、曲直、功过等的行为规范。我国历史上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洪武之治、康乾盛世等,无不与彼时治理者德法并用、奉公守法密切相关。廉法之“法”,郑玄作释为“守法不失也”,要求官吏刚正不阿、守法不失,奉法循理、扬清去浊,重点察看官吏是否能够做到“依法而行,无有错失”。“廉法”启迪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有强烈的规矩意识,树牢法治思维、增强法治观念,明法于心、践法于行,主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以“寸心不昧”实现“万法皆明”。
何谓辨,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认为“以求精其察而言,谓之辨”。廉辨之“辨”,郑玄作释为“辨然不疑惑也”,指能够辨事分明、清醒明察,重点考察官吏能否做到头脑清醒、临事分明。“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以近知远,以一知万,以微知明”……历朝历代圣人贤士普遍强调,要以明辨是非的判断力和见微知著的洞察力究事理、平天下。“廉辨”启迪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练就“草摇叶响知鹿过、松风一起知虎来、一叶易色而知天下秋”的本领,以超拔的政治判断力科学把握形势变化、精准识别现象本质,精准识别、探赜索隐,做到“见出以知入,观往以知来”。
我们要善于从中华传统廉政文化中汲取优秀因子,注重理解把握《周礼》“六廉”制的独特价值、鲜明特色,挖掘阐发其中蕴含的思想精髓、时代价值,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从中汲取推进新时代廉政文化高质量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王跃岭 供稿单位:新华社机关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