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于长三(北京)
我的职业与长城一点关联都没有,但是长城却伴随着我的人生,一步一步地向前走过。
1985年的时候,我刚成为全民副食商店的一名售货员。当时我们商店的大部分食品还是凭票供应,这也是计划经济时代应对物品短缺的一个办法。直到后来各地逐步取消凭票和凭本供应,最终,到了1993年底,全国的各种票证基本停用,才结束了在中国百姓生计中主宰了40多年的票证制度。
有一天,经理让我们准备出摊儿卖货,大家都疑惑为啥要出去摆摊。因为在那个物资供应并不丰富的年代,作为售货员是没什么销售压力的,根本不用出去摆摊设点,反而是顾客要凭票才能前来购买。
把货物运到目的地后,我们才知道,这里是准备对外开放的慕田峪长城。据考证,慕田峪长城是明初朱元璋手下大将徐达在北齐长城遗址上督建而成。明隆庆三年(1569年),明穆宗特命抗倭名将戚继光以都督同知总理蓟镇、昌镇、保定三镇练兵事,率军对慕田峪段在内的长城进行整修。慕田峪长城东连古北口,西接居庸关,自古以来就是拱卫京畿的军事要冲,有正关台、大角楼、鹰飞倒仰、箭扣、北京结等敌楼,有着深厚的历史价值和较高的文化价值。
我们来到长城脚下摆摊,是为了支援“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伟大工程。“爱我中华修我长城”社会赞助活动开始于1984年,同年慕田峪长城就开始修复,截至1988年景区开放,先后投入了5000余万元,修复了2000多米的长城和14座敌楼,并架设了登长城用的缆车。
我们去摆摊时,工人们正在修缮慕田峪长城。我们在那个还有些泥土的场地上摆放了相当紧俏的商品,修筑长城的工作人员在这里购买了平时买不到的东西,他们非常高兴,我也很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长城。
我第一次登上长城,和《北京日报郊区版》有关。上世纪80年代的北京农村青年,大概会记得这份报纸的“青年之友”专栏。为了引导和激发郊区青年奋发向上的精神,“青年之友”组织了登长城活动。在这次活动中,我有幸和京郊各区县的青年代表,乘坐七八辆大巴车前往慕田峪长城。
下了车以后,我们这些年轻人沿着7990级条石台阶,一鼓作气登上慕田峪长城。站在长城之上,放眼望去,长城犹如一条蜿蜒曲折的巨龙,穿越在连绵起伏的山脊上。长城的雄伟壮观让我们感受到一种磅礴的气势,第一次感觉心胸如此宽广,精神如此激荡,热血如此奔放。
随着年龄的增长,登长城的次数越来越多。从商时期,为了让更多的合作伙伴成为“好汉”,我把登长城作为重要接待内容之一。
我庆幸生长在长城脚下,长城的精神,长城的胸怀,一直激励我在人生的轨迹里焕发出积极向上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