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重49克的素纱单衣是怎么“炼”成的
首页> 文荟频道> 四季书事 > 正文

重49克的素纱单衣是怎么“炼”成的

来源:北京青年报2024-06-27 14:19

  近日,“彼美人兮——两汉罗马时期女性文物展”在湖南博物院开幕,国宝级文物曲裾素纱单衣真品等展品为首次展出。素纱单衣被誉为西汉时期纺织技术的巅峰之作,也是目前最早、最薄、最轻的服装。2000年前的古人是如何做出这样一件“衣中极品”的呢?

  这件衣服准确的名称应该是“素纱襌衣”

  1972-1974年发掘的长沙马王堆汉墓,是西汉长沙国丞相、轪侯利苍一家三口的墓葬,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贵文物,是20世纪世界最重大的考古发现之一。辛追是利苍的妻子,去世时年约50岁。一号墓墓葬中,四壁最外层的椁板与内椁板之间留有东、西、南、北四个边箱,用于存放大量随葬品,供辛追在地下的吃穿用度。素纱单衣与绵袍、裙子、袜子等一共14件衣物,就出土于西边的一个竹箱子。

  素纱单衣中的“单”字,是说它很单薄的意思吗?其实不然,这件衣服准确的名称应该是“素纱襌衣”。《说文》:“襌,衣不重。”《释名》:“襌衣,言无里也。褠,襌衣之无胡者也,言袖夹宜形如沟也。”三号墓的衣衾腐朽严重,但是遣策(古人在丧葬活动中记录随葬物品的清单)较为详尽,出现了许多有关“襌衣”的内容,涉及了帛、绪、绮等多种材质,白、霜、青、绀等多种色彩,可见“襌衣”是当时比较常见的服饰种类。由于“襌”这个字没有简化体,加上也不是一个常用字,所以现在大家一般都写作“单衣”。

  据介绍,马王堆出土的素纱单衣有两件,一件是直裾,一件是曲裾,都是右衽。其中,直裾的是49克,衣长128厘米;曲裾的是48克,衣长160厘米。曲裾的素纱单衣在工艺上相对更高超,因为它更长、更宽,却还轻1克。直裾素纱单衣在馆内马王堆汉墓基本陈列中常年展出,此次展览中,主办方特意安排了这件从未对外展出过的曲裾素纱单衣真品。

  那么,直裾和曲裾的区别在哪里呢?裾,指衣服的大襟。直裾,即襜褕,语出《说文解字》,是华夏衣冠体系中的一种。直裾下摆部分剪裁为垂直,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没有缝在衣上的系带,由布质或皮革制的腰带固定。曲裾特点是衣襟从领子斜至腋下,呈曲线状。这种设计使得穿着者在行走或活动时,衣襟不会散开,更为贴身。

  在汉代男女都可穿着直裾,但是不可作为正式礼服,原因是古代的裤子没有裆部,仅用一根带子系住。因此要有外衣掩住裤子,否则即为非礼,因此要外穿曲裾深衣。最初曲裾男女皆可穿着,男子曲裾下摆较大便于行走,女子曲裾下摆则略显紧窄。汉代妇女的曲裾深衣长可曳地,下摆呈喇叭花状(可参考出土的战国、汉代壁画和俑人),行不露足。衣袖有宽窄两式,袖口大多镶边。衣领部分很有特色,通常用交领,领口很低,以便露出里衣。如穿几件衣服,每层领子必露于外,最多的达三层以上,时称“三重衣”。而在后来的不断发展中,男子曲裾逐渐消失,而女子曲裾一直延续到东汉直至魏晋。后女子深衣势微,襦裙兴盛。

  一件素纱单衣的制作过程

  江湖一直流传着素纱单衣的神奇传说,它薄如蝉翼、轻若烟雾,重量不到一两。素纱单衣不仅轻且透光率达到75%,衣服叠十层放在报纸上,仍能看清上面的文字和图片,这主要得益于其材质,经科学检测鉴定均属于桑蚕(家蚕)丝纤维,单根纤维的投影宽度为 6.15~9.25微米,单根纤维的横截面积为77.46~120平方微米,如此细小的纤维自然是历经先秦、秦汉时期长期饲蚕方法经验的积累成果。

  汉朝历代政府都提倡饲养已经驯化的家蚕,禁止饲养“原蚕”。原蚕因为饲养的桑叶属于夏秋季的,桑叶质量不好,即使辛辛苦苦饲养,吐出来的丝也质量不高,而当时备受推崇的桑蚕品种很可能是已饲养的“眠化蚕”。而当时最顶级的纱则来源于汉代培育的三眠蚕。与现代蚕相比,吐出的丝更细,用蚕丝纤度单位来测量,只有10.2至11.3旦(旦数越小,蚕丝越细)。

  由于缫出的丝纤维十分精细,所以织造的衣物看上去像轻雾一般,故而在汉代文献中又称这种纱为“雾縠”,如《汉书·礼乐志》颜师古注曰:“雾縠,言其轻若云雾也。”司马相如《子虚赋》描述郑女“垂雾縠”。郭璞注曰:“言细如雾。”《抱朴子》中称:“劲弩之余力不能洞雾縠。”这些都十分形象地描述出这种纱丝线的精细程度。这样微细的纤度,和近代缫出最精细的蚕丝十分接近。

  这充分说明至少在西汉初期,我国劳动人民已经掌握了相当完善的缫丝技术,能够应用蚕丝中各茧层丝纤维的不同纤度配茧,进行较科学的煮茧、添绪和缫丝,并能均匀地控制蚕丝的条份,缫出丝织物品种所需要的生丝纤度。

  织好的丝帛还属于生丝,需要进行煮练熟。其技术早在商周时期就已掌握。大致是放入热水中煮练,使丝帛脱胶,在经过捣洗或捶洗就会变得柔软。唐代的《捣练图》为我们了解这一过程提供了形象资料。

  在制衣裁剪之前,捣练过的丝帛还需要熨晕,把烧红的木炭放在斗中,用底部的热度把织物熨平整,以保证后期缝制的衣物平整。

  熨烫平整之后的素纱就可以用来裁剪、制作衣物了。有的布帛在裁剪制成衣前,根据不同需求还要加以髹漆、染色、砑光等工艺。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两件素纱单衣,保持基本完好,制作精美,一方面说明保存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熨烫、裁剪缝纫技术的成熟。

  素纱属于高档衣料,在周朝时多作为上层贵族袍服衣里料。如《周礼·天官冢宰第一》:“内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阙狄、鞠衣、展衣、缘衣,素纱。”《礼记正义·杂记上第二十》:“素沙,若今纱縠之帛也。六服皆袍制,不单,以素纱裹之。”《礼记正义·玉藻第十三》郑注云:“六服皆袍,制以白缚为里。”由此可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单衣原本应是洁白色,只因2000余年埋藏在地下导致有机质的蚕丝变成了今天看到的茶黄色。

  多数学者认为,贵为丞相夫人的辛追欲露华丽外衣纹饰,因此在色彩艳丽的锦袍外面罩上一层轻薄透明的单衣,使锦衣纹饰若隐若现,朦朦胧胧,不仅增强了衣饰的层次感,更衬托出锦衣的华美与尊贵。

  仿制的一大难度在于——蚕

  一直有个坊间传言,素纱单衣原有两件,其中一件曲裾素纱单衣于1983年的文物盗窃案中失窃,嫌疑人的母亲为了销毁证据,将素纱单衣烧成灰冲进下水道。因此,湖南博物院仅展出了未失窃的直裾素纱单衣。

  事实并非如此。

  当年被盗走的,其实是常设展厅中的直裾素纱单衣,嫌疑人的母亲将包括素纱单衣在内的一批文物丢到烈士公园,被人发现后送回博物馆,经修复后向公众展出。而另一件曲裾素纱单衣未曾失窃,长期保存在库房。

  素纱单衣曾深埋地下2000多年,出土后由于环境骤变,加速其纤维分子链的断裂,纤维的强度大幅降低。另外,因常年展览,光照、氧气等自然因素也加速了纤维的老化。因此,从上世纪80年代起,国家文物局有一个课题就是复制素纱单衣。当时,南京云锦研究所复制了两件,但是两件的重量都超过了50克。

  素纱单衣的仿制难度之一来源于蚕。据南京云锦研究所设计中心主任杨冀元介绍,制作素纱单衣时,西汉人使用的三眠蚕丝纤度只有10.2至11.3旦,而现代人培育的四眠蚕丝纤度却有14旦。如今吐丝的蚕宝宝被驯化后更胖了,吐出的丝更重了。为了更真实地还原素纱单衣的面料,制作团队历经千辛万苦找到了一批瘦弱的三眠蚕宝宝,它们蚕丝的纤度仅为11旦,比较适合作为原材料来进行面料的织造。

  直到2019年,湖南省博物馆联合南京云锦研究所历时两年,终于成功仿制出一件重量约49克的素纱单衣。这也是素纱单衣出土40多年来,首次得到官方授权、经博物馆相关专家鉴定认可的仿制品。文/北京青年报记者陈品

[ 责编:邢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运河文化“慢生活”

  • 500余名中美青年齐聚鼓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奔跑吧·少年2024年内蒙古自治区棒垒球邀请赛在鄂尔多斯市康巴什区开赛。
2024-04-20 17:03
4月2日,随着57652次检测车从南充北站5道缓缓驶出,标志着新建汉中至巴中至南充铁路南充至巴中段(以下称"巴南高铁")启动联调联试,进入工程验收关键阶段,为全线早日开通奠定了坚实基础
2024-04-03 15:11
为切实织密森林“防火网”各地组织人员巡查防火。
2024-04-03 15:11
2024年3月31日,“知音湖北 遇见浪漫孝感”春赏花活动在湖北省孝感市金卉庄园景区启动。金卉庄园花团锦簇,五彩斑斓花卉竞相绽放。人们穿梭在花海之间,享受明媚春光。
2024-04-02 15:40
2024年3月23日,由中国服装设计师协会主办的2024秋冬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开幕。
2024-03-26 21:07
3月17日,原创独立设计师品牌SHANG1 BY SHANGYI 2024秋冬系列时装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2024-03-18 16:39
2024年2月28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博湖县境内的博斯腾湖出现推冰景观。
2024-02-29 18:59
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马街镇钻天坡,盛开的油菜花梯田在初升太阳映照下,勾勒出一幅田园春景图
2024-02-23 10:59
美丽的三亚湾
2024-01-20 17:42
2024年1月12日,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庐陵文化生态园层林尽染,色彩斑斓,市民徜徉其间,尽享生态之乐。
2024-01-13 19:43
2023年12月26日,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元阳县新街镇黄草岭村附近,游客在冬樱花与梯田边游览。
2023-12-26 15:39
2023年12月12日,新疆哈密市巴里坤县第十九届冰雪文化旅游节采冰仪式在高家湖二渠水库进行。仪式主要展示了"头冰"的开采上岸过程。开幕式上还举行迎风旗、祈福词、喝出征酒等仪式。
2023-12-13 16:08
2023年12月13日,河北省正定古城迎来降雪,古城内外银装素裹,犹如一幅淡雅的水墨画,美如画卷。
2023-12-13 15:59
2023年11月28日,贵州省六盘水市明湖国家湿地公园层林尽染,景色迷人。
2023-11-29 15:42
2023年11月28日,江西吉安长塘镇中心小学,老师指导学生剪纸。
2023-11-29 15:42
三角梅原产于巴西,现主要分布在中国、秘鲁、阿根廷、日本、赞比亚等国家和地区。其中,以海南三角梅最为出名。
2023-11-29 11:13
2023年11月23日清晨,朝霞初现,三峡库区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沿江公路G348国道的绝壁岩体上,工人们正在铺设防护网,以防止岩崩和落石。
2023-11-24 15:15
2023年11月23日,黑龙江哈尔滨,哈尔滨站工作人员正在清理站台积雪。
2023-11-23 16:02
2023年11月21日,甘肃敦煌,首趟"敦煌号"铁海联运国际货运班列装载1000吨石棉驶出,经天津港通过铁海联运发往泰国曼谷。
2023-11-21 16:55
2023年11月21日,江苏省如皋市龙游河生态公园,色彩斑斓的树木与一河碧水相应成趣。
2023-11-21 16: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