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荟频道> 美文诗词 > 正文

纪念我的姥姥

来源:光明网2024-11-14 13:17

  作者:张政

  一周前的凌晨,我被电话铃声惊醒。电话那头,妈妈语气很低沉,“你姥姥走了”。

  当天夜里,家人们从全国各地赶回深处北国边境的县城老家。第二天一大早,大家都来到了灵堂,这里躺着姥姥。亲戚们的朋友都赶来给姥姥遗体鞠躬,我们戴孝回礼,中间几次往返去烧纸。第三天,姥姥出殡火化,这次是最后一眼看到姥姥的样子,和我上次看她并没有多大变化,睡得很安详。

  姥姥今年九十了,大家说是喜丧。她前面大半生为了家庭操劳,最后十余年卧床。六十岁时因为常年不吃早饭,做了人生唯一一次手术摘掉了胆囊。七十岁开始患阿尔兹海默症,从不记事到不认识人,再到连话都不会说了,最后连表情也没有了。伴随着肢体的衰老退化,从需要人搀扶到坐轮椅。八十岁开始卧床,后来就没再下过床。

  这可能就是中国式的孝道吧,即使这十年姥姥的生活已经谈不上任何质量,也几乎没有意识,但老人只要还在,子女们回到家能看到老人,就还是很安心。

  姥姥走后,家人们聚在一起,时不时会聊到姥姥的一些故事,姥姥的一生虽然称不上传奇,但却有很多只有那个时代的人才会有的经历和遭遇。

  姥姥姓赵,名亚芹,至于是亚还是雅,芹还是琴,姥姥自己都记不清楚,更记不清楚的是她的生日,因为她一辈子就没自己过过生日,过去条件不好,姥姥为了省钱,就和姥爷同一天过生日,这么一过就是一辈子,也许是不想说,也许是连她自己都不记得。

  姥姥出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乱世的东北,在一个大家族里,家里一共八个兄弟姊妹,家道中落,宅子都被俄罗斯人烧了,她就跟着两个哥哥和妹妹一路从沈阳逃到了黑龙江,到了富锦福利屯认识了姥爷,姥爷家是当地有名的兽医世家,条件很好,姥爷又是三代单传。姥姥那个时候喜欢高大英俊的姥爷,没事就去姥爷家帮忙干活,然后留下来吃饭,一来二去,就嫁给了姥爷。据说当时姥姥很前卫,是主动追求的一方。

  嫁给姥爷后,姥姥对姥爷的照顾无微不至,家里脏活累活重活都是姥姥自己干,不让姥爷伸手。姥爷是职工户有工资,姥姥一辈子没有工作。为了补贴家用,姥姥就去外面当小工,帮别人盖房子拉砖坯,都是些男人靠力气干的活,但身材矮小的姥姥都干过。姥爷从小就有心脏病,在家不能累着,也不能吓到。记得小时候在家里,我们说话都不能太大声,因为怕吓到姥爷,但我们真正怕的不是姥爷,而是怕吓到了姥爷,会挨姥姥打。在计划经济的年代,每个月县里会拉一大车米面油,然后职工户家庭可以去领一个月家人的口粮。怕姥爷累着,姥姥每月都自己一个人把八口人的口粮一路背回来。

  姥爷是三代单传,在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生儿子是义务。可姥姥一连三四个生的都是女儿,婆婆因此不待见她。姥姥从怀孕到生完孩子,月子都不坐,就下地干活,因为还有那么多孩子需要养活。直到生完五朵金花后,才终于迎来了期盼已久的儿子,家里如获至宝。姥姥也似乎是完成了某种使命,后面没有再生。

  可一家八口,光靠姥爷一个人的工资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姥姥对姥爷充满了爱慕和尊敬,凡事以夫为天。即便和姥爷生气,姥姥也从来不敢对姥爷发火。可姥姥却又是个性格耿直、脾气火爆的人,发泄的出口就在几个女儿身上——当然也不会是儿子。所以二姨三姨说她们从小就会看姥姥脸色行事,怕挨打,就要为家里多干活。孩子不听话,姥姥也是真的往死里打,即便姥姥走了,这些姨都是记忆犹新。姥姥身材不高,微胖,但动作很灵巧。二姨有一次在院子里不小心碰坏了家里什么东西,姥姥在里屋抓起一根木条板,从窗户一纵身跳出来追到二姨就打,边打边骂,不打到解气绝对不停手。在子女面前,姥姥是绝对的暴君。相比之下,姥爷就是家里的好人,但姥爷哪怕表情的一个变化,大家也很害怕,因为怕被“接到暗示”的姥姥打。

  家里吃饭是有次序的,最好的永远是姥爷的,姥爷在家可以吃小灶,到了饭点,姥爷一个人先吃,吃完孩子们才能去吃大锅饭,而最后总是姥姥一个人去吃剩下的饭菜。姥爷今年九十多了,每天吃饭的时间极其固定,都是几十年下来养成的习惯。中间的孩子往往最没人疼,三姨怕挨打,从小吃饭就不敢上桌,都是夹一点菜拿着碗在旁边站着吃。有时候收拾碗筷看到姥爷剩的花生米,馋了偷吃一口,被姥姥抓到都要打骂一顿。

  这样塑造出的孩子们对姥爷很尊敬,对姥姥很畏惧,但敬畏之余,他们也都非常孝顺,凡事第一个想到的是父母,第一次吃到什么东西,如果父母没吃过,自己先吃了就会自责。妈妈到了六十岁吃到好吃的还会时常对我说,要是你姥姥能尝一下就好了。为了减轻父母的压力,大孩子会带小孩子,三姨回忆舅舅到了七岁还没断奶,每天都是三姨背着,为了照顾舅舅,三姨上学都晚上了一两年。

  而当孩子们上学以后,姥姥又切换了模式,她不再让子女干活。她把她这一辈子吃的苦都归咎于没工作和没文化。她不希望女儿们过像她一样的人生,没收入就只能依靠男人,在家里就没有地位,就要为了生儿子受婆婆气。所以女孩们一定要学习好,要有文化。有时姥姥甚至把孩子反锁在屋里学习,一旦发现偷懒就打。但实际上姥姥要干的活更多了,更劳累了。好在最后每个孩子都找到了好工作,而我妈妈在几个姊妹里成绩最好,成了县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只有五姨成绩不好,姥姥把家里唯一接姥爷班的名额给了五姨。这样每个女儿都有了工作。

  工作以后,姥姥又不允许孩子们请假。别人家农忙时,会让子女请假回家里干活,姥姥都不允许。家里有一种在学业和工作上比拼的氛围,从比学习到比工作,就是每个人、每个小家都要在各自工作岗位做出成绩才行。

  在女儿们的婚姻问题上,姥姥和那个年代其他的老太太也很不一样,甚至有一些超越她所处时代的智慧。当时的人很看重出身,姥姥因为有一个哥哥在伪满洲国时候当过日本警察,“成分不好”,因此吃了不少苦头,大家都想找“成分好”的对象。可姥姥不这么认为,她找女婿的原则是第一,要有学历有文化,第二,工作能力要出众,第三,工作单位要有前景。最后,女儿们找的结婚对象,虽然刚结婚时家庭条件都一般,但随着中国进入改革开放以后,有文化,有能力成了选拔人才的标准,女婿们后来都成了地方重要领域的干部,没有一个女儿再吃她当年的苦。整个大家庭也很团结,后加入到这个家庭的人也都深受姥姥所营造的文化影响,在大事上会征求姥姥的意见。而姥姥依旧是那个风风火火,勤劳隐忍的女人,只是吃饭时,从一开始只有姥爷一个人先吃,变成了姥爷和儿子女婿们先吃,然后女儿和孩子们吃,不变的是姥姥还是最后上桌的那个人。

  到了第三代,姥姥给女儿女婿们立了规矩,要求每家无论男女,只能生一个孩子,因为她不想让她的女儿再为了生儿子而吃苦。家里第一个孩子是大姨家的女儿,也就是我大姐,大姐是七零年代的尾巴,姥姥立的规矩,甚至比国家计划生育还早几年。

  在我的记忆里,姥姥是个六十来岁的胖老太太,特别爱笑,慈祥和蔼,黑头发里有很多银丝。姥姥总是看到我就笑,因为我是外孙里第一个从小由她带大的。

  小时候姥姥背着我做饭,在里屋和厨房走来走去,路过门的时候,我向外探头撞到了门框上,把头上撞了个大包,哭得不行。这个事九十多岁的姥爷还一直念叨。后来姥姥用个绳子把我绑在炕上,绳子有一定长度,一头是窗框,一头是我的腿,我刚好可以在炕上自由活动,到了炕沿就被绳子牵住掉不下去。从小姥姥就告诉我要好好学习,家里人都听姥姥的话,我也不敢忤逆。在姥姥家不仅要自己学习,还要管弟弟学习。好在那个时候到谁家我都有书看,姨夫们也都很有才华,看的书很广泛,姥姥虽然不认字,但是看我读书她就高兴。慢慢的,我也从为了别人高兴读书,到自己在书籍里找到了乐趣。

  和前面的哥哥姐姐不一样,我从小就嘴馋,如果姥姥家有好吃的我没吃到,我就会生气,如果都是剩菜没有我喜欢的,我就不吃了。姥姥知道我爱吃,又怕我因为饿肚子影响上课,每次都会给我单独留一份。有一次我回到家,看到剩的菜都没有肉了,我又生气了,谁也不想理。姥姥笑呵呵过来,给我端了一碗肉,说“就给你留的,别让其他孩子知道”。我就悄悄地乐呵呵吃了。

  慢慢地我越长越高,到了小学三四年级,就和姥姥一样高了,黑龙江冬天很冷,小时候冬天能吃到的水果干果就那几样,苹果橘子冻梨,花生瓜子这些。有一次我和姥姥去百货店,看见有卖烤栗子的。那是我第一次看到栗子,觉得很神奇。姥姥想跟卖栗子的要一颗给我吃,卖栗子的人不给。一生都很节俭的姥姥,从裤腰里拿出手绢包了好几层的钱,给我买了几颗栗子。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吃到栗子,真的是惊艳。回家我剥了一颗给姥姥吃,姥姥也说好吃,还不停地笑。我说以后我要好好学习挣钱给姥姥买栗子吃。

  夏天晚上我和姥姥会去路口看街上的人扭秧歌,看完姥姥再送我回家,有一次回家路上,我和姥姥搂着对方肩膀往前走。一个中年男人骑自行车一直跟在我俩身后,直到靠近了路灯还在探头看我俩,看到我们正脸,才骑开去。我说姥姥,他不会以为我们俩是小学生在谈恋爱吧?姥姥听了笑得不停不下来,眼泪都笑出来了。后来姥姥和很多人讲这个故事,每次讲都忍不住直乐,我觉得六十岁的姥姥心里还住着一个小姑娘。

  我中考后到鹤岗读书,住在当地的大姨家。姥姥那个时候就开始记忆力不太好了。姥姥知道我爱吃烀茄子炖肉,早上三点就来大姨家给我做饭,做完饭出门,发现天还是黑的又回了家。我早起看见大米饭、烀茄子还有肉,还问:“姥,这不中午才吃的吗,早上哪吃得下这个啊?”

  高中和大学,每次放假回家,姥姥都会送我到客运站,然后趁人不注意给我塞些钱,为让我生活过得好些。后来姥姥已经分不清钱和纸了,还会给我塞。姥姥一辈子对自己很节省,也很少给子女钱,但经常会悄悄给我。再后来,姥姥很少下楼了,我每次出门前去看她,她都会趴在窗户上看我。我说回去吧姥,凉。她就摆摆手。一直到我出小区拐了弯,才看不到姥姥。

  后来去上海读研和工作再回来,姥姥就越来越像个孩子了。但是我回去,她总会开心地笑。阿姨问她认识我不,她说认识,这是我们家的孩子。再后来回来,姥姥就只会笑了。

  今年十一后,我和朋友们到东北拍摄秋景,顺路回家看了姥姥。刚好那天是重阳节,我抱着姥姥亲了亲。没想到那就是最后一次见到活着的姥姥。

  葬礼后,在姥姥家。一家人又围坐在一起,各自诉说着自己和姥姥的点滴。姥姥的孩子们如今能理解姥姥当年为什么打孩子那么狠,因为孩子太多,发生冲突只能各打五十大板。但女儿们依旧感谢那个在读书时,把他们反锁在家里逼着学习的人;那个在他们青春期时,把慕名而来的追求者撵走搅黄的人;那个在他们工作后,坚决不让请一天假回家帮忙的人;那个在他们家庭工作两难时给“兜底”的人。只是这个人刚刚走了。

  到最后,话题回到了姥姥的生日。有人说是二月的,有人说是四月,出处就是从姨姥还是舅爷那里听到的一些线索。我说姥姥应该是二月初九,我给姥姥过过生日。大家都很惊讶,说你怎么给姥姥过生日,我们都不知道?我说这天是姥姥跟我说的,我还攒了零用钱给姥姥买了小蛋糕和礼物。

  姥姥偷偷给我留肉,我也偷偷给姥姥过生日啊。其实当时怎么单独给姥姥过生日的细节早已不记得了,但二月初九这个日期我绝对没记错。也许,姥姥真正的生日也不是这一天,只是在一个孩子不停追问下的随口回答。

  但明年的二月初九,我还想给姥姥过生日。我想送姥姥一个蛋糕,就送个栗子蛋糕吧。

[ 责编:邱晓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向2024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视频致贺

  • 焊花璀璨,铸就制造强国之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洛川青怡庄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肖小杰介绍,他们企业的苹果按个卖,一个可以卖到10元。
2024-10-25 18:49
堆积起来的生菌木材冒着热气儿,菌种生产厂房里机器轰鸣,滑子菇大棚里农民忙着收“金疙瘩”。
2024-10-25 18:43
你以为的农村是雨天泥泞,还是道路整洁?爬高上低,还是风景无限?高家原则将山体沟道治理作为城市有机更新和创建文明典范城市抓手,让山体沟道,环境大改善。
2024-10-24 18:1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数字经济专业负责人王珊珊介绍,从卖苹果到卖服务,这是数字技术非常好的一个创新,和产业结合的非常有深度。通过消费者与大自然以及果树的亲密视觉接触,可以提升他们的体验感,增加对苹果这种产品的客户粘性和客户忠诚度。
2024-10-24 18:08
当陕北说书遇到延安美食,碰撞出延安独特的人文魅力。
2024-10-24 18:06
激昂的旋律回荡在空气中,豪迈的歌声飞扬于天地间。壮丽的情怀澎湃在心田里,不朽的精神传承于岁月中……
2024-10-24 17:59
小孩哥小孩姐把安塞腰鼓课间操跳得超燃!
2024-10-24 17:59
青山环绕、绿水蜿蜒,这是吴起南沟村给记者们留下的第一印象。谁能想到,这个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的小村庄,曾经风沙肆虐、植被稀疏。经过二十多年艰辛努力,光秃秃的黄土高坡绿意盎然。
2024-10-24 17:50
在宝塔区河庄坪镇政府的扶持下,延安菌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合作社+农民”模式,带动400余人家门口就业,人均增收2000元。食用菌产业的蓬勃发展,不仅为农民带来稳定收入,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点赞延安菌舰,为农民增收,为乡村添彩!
2024-10-24 17:48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延安新材料产业园,亲身体验石墨烯发热背心,感受科技的温暖拥抱。
2024-10-24 11:18
近期,延安市薛张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成功!这不仅是一次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更为延安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活力!
2024-10-24 11:16
10月22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媒体团来到了位于延安市安塞区南沟村的苹果基地,在这里记者们亲身体验苹果采摘,倾听果农的心声。同时,记者团还开展了一场特别的直播带货活动,助力果农销售苹果。此次活动不仅展现了果农的辛勤付出,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延安苹果的魅力,为乡村振兴贡献了一份力量。
2024-10-24 11:07
10月23日,“弘扬延安精神 奋进伟大时代”网上主题宣传“逐梦之路”媒体采访团走进延安宜川县,追寻“悬崖造林队”的故事。
2024-10-24 10:27
陕北说书最近火爆出圈,董宇辉在直播中表示向往陕北文化,想成为一个陕北说书人。这一段陕北说书,带你行走在延安的绿水青山间。
2024-10-24 10:21
近日,在陕西延安举行的“弘扬延安精神,奋进伟大时代” 网上主题宣传系列访谈中,延安数据(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高延宏介绍,延安的地域特点适宜建立算力中心,要把平台搭建好,把更多的企业引到延安,建立归属在延安的算力中心,更好的服务延安、服务陕西。
2024-10-24 10: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