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首页> 文荟频道> 专题专栏> 杨建平作品集 > 正文

洛阳相思满城飞

来源:光明网2025-02-16 09:42

  我的新书《怎一个佛字了得——漫说王维》终于出版了。四十年痴情不改,五年多笔耕不辍,只为圆自己一个梦、还老师一个愿。

  如今,我终于可以带着“作业”到洛阳杜老师的坟头,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我怕杜老师年事已高,眼睛花了看不清,特意让出版社定制一本大字版的书,带着从北京到洛阳。

  在飞驰的高铁上,抚摸着墨香犹在的新书,满脑子都是我和杜老师的种种往事。

  

  我和杜老师原本没有师生关系。四十四年前,我在河南洛阳师专读书,他在内蒙古包头师专教书。

  两地相距极其遥远,八十年代坐那种绿皮火车要几天几夜。

  杜老师的老家是洛阳,他的高中同学许可权老师又恰好是我的班主任。他回洛阳探亲,被许老师邀请到我们中文系举办美学讲座。他在讲座中侃侃而谈,妙趣横生,使我听得入迷。尤其是他能把诗歌、绘画、音乐、戏剧、书法、篆刻等融会贯通,并结合自己的诗文、篆刻、版画、书法,讲透了美学的“通感”。

  那时,我正在写毕业论文《试论杨朔散文的绘画美》,涉及美学的“通感”,杜老师的讲座几乎就是醍醐灌顶,让我豁然开朗。晚上,我斗胆拿着自己论文的草稿,摸到学校招待所,愣头愣脑地找到杜老师求教。

  记得那间客房很小,只有一张椅子。杜老师客气地让我坐到椅子上,他自己坐到床铺上,仔细看我的论文。看完后,杜老师肯定了文章选题和架构,对具体论述也给了许多针对性的修改意见。他又就美学的“通感”给我辅导,期间他讲了“促织声尖尖似针”的例句,还讲到苏轼“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的“典故”。

  我那时因为买不到王维的诗文全集,正从《全唐诗》中手抄王维诗歌,便告诉杜老师我对王维诗歌的喜爱和目前正在抄书的事情,还大言不惭地说“我将来想当个王维研究专家,写一部《王维评传》”。

  这是我第一次向别人吐露自己“私密的野心”。杜老师闻言,沉思了一会说:有此志向,诚然可喜。但做学问是个苦差事,往后的路就看你的坚持和造化了。

  临走时,我要了杜老师的通讯地址,说论文修改后再寄给他指导。

洛阳相思满城飞

杜老师的版画:将温馨幸福洒满人间

  二

  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后,我把论文寄给杜老师,信中除了祈求指导外,还厚着脸皮求助杜老师能否推荐发表云云。

  临近毕业的一个晚上,我的班主任许可权老师在宿舍楼下喊我。我那时刚好不在宿舍。回来后听同学们说许老师找我,说话间,许老师又在楼下喊我,我跑下楼,许老师告知我:杜老师给他来信说,我的论文已经推荐到《文科教学》杂志,杂志也答应发表。许老师又说:“你是咱们班第一个在学术期刊发表论文的学生,祝贺你!”

  那一晚上,我兴奋得久久无法入眠。那时候期刊杂志很少,一个教授发表论文都很难,何况一个学生。杜老师对只有一面之缘的我如此厚爱,这份恩情远远超出“师生”。

  收到《文科教学》寄来的期刊和七十八元稿费时,我流着泪写信给杜老师表达感激和感恩。

  三

  大学毕业后,我被组织分配到乡政府工作,繁杂的基层服务工作成为我的日常。只有夜深人静时,那个研究王维的学术之梦才活在我心里。

  在一孔寒窑里,在一个只有三条腿的桌子上,我写了第一篇王维诗歌的论文《阳关三叠唱 千古送别曲》。我把这篇文章寄给杜老师,并在信中诉说目前的困境和困惑。

  信寄出后好长时间没有回信,我也渐渐淡忘了这件事,忙着下乡驻村。

  忽一日,收到来自包头的信函,是十六开的大信封,打开一看是《包头师专学报》八册和一封杜老师的信,学报上登载了我的那篇文章,杜老师写信解释出差外地编写教材,回来才看到我的来信和稿子,迟复为歉。

  多年后,我才知道,杜老师为了帮助和鼓励我,不惜把自己已经排版的稿子从学报抽下来,换上我的稿子发表。

  杜老师在信中耐心地向我讲述人生的无奈和梦想的追求,特别讲了“外部条件的相对性”和“内心追求的坚定性”。

  他还结合自己的处境说:“你问我如何治学,我何曾治过学?又哪里有治学的环境?身不在科研机关,也不在藏有孤本、珍本、善本的古老学府,所以我时时所努力的,唯‘治人’而已。时时读几本自己极喜爱的书,时时画几笔自己喜爱的画,时时刻几枚意趣高雅纯朴的篆刻,时时染墨于极能表现个性的散文,如此粗浅而已。”

  最后叮嘱我,学术之路能走多远就走多远,走不通也无妨,但人生的路一定要走端正,“鲁迅先生说做人尤重于作文”。

  这是杜老师给我写的第一封信,那种雅致的信纸,用毛笔从右至左的书写的行楷小字,行云流水,一气呵成,一页纸刚好写完,俨然就是一幅书法作品。

  读杜老师的信,既是心灵的滋养,又是美学的享受。

  那时少不更事,不体谅杜老师的繁忙,只一味自私地写信骚扰,甚至还过分地要杜老师找知名作家李准为我写一幅字,内容还指定写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杜老师到北京专门找到李准家里,为我求得墨宝,寄给我。至今这幅字还矗立在我的书案上。

洛阳相思满城飞

杜老师信件之一

  

  1985年,我调到洛阳地委《豫西报》工作,我把这个喜讯告诉远在包头的杜老师,杜老师来信特别鼓励我珍惜机会,说记者是个可以成就文学“大业”的岗位。

  这一年杜老师回洛阳探亲,我陪他骑着自行车逛洛阳,到过他在洛阳老城义勇街的老宅子,见过他的哥哥;到过瀍河区他的外甥女家,还在那里吃到正宗的洛阳水席;陪着他到贴廓巷见几位高中同学,还一起吃了洛阳浆面条;陪着他到王城公园看牡丹的姹紫嫣红;陪着他到关林瞻仰关公的义薄云天 。

  这是我第一次和杜老师近距离接触,他的儒雅,他的亲和,他的乐观,他对故乡故土的热爱,对亲人朋友的情义,使我深受感染和教育。

  这次的陪伴和追随,使我心里已经把杜老师当作“师父”对待。在过去的“敬”字上,又加进去一个“亲”字。

  杜老师大儿子结婚后,杜老师携儿子儿媳回洛阳向故乡亲人报喜,特别邀请我参加“喜宴”,当着亲友的面我说:这个是我“非正式”的学生,也可算是我一个忘年交的“小弟弟”。

  我借此机缘,写了一副对联给杜老师:栽桃育李,岂分苑内苑外;品诗著文,何论雕龙雕虫。

  后来,杜老师在自己的文集中还引用了我的这一联语,并说“我喜受之,深有感慰焉!”

洛阳相思满城飞

杜老师的篆刻:无限风光

  五

  1989年,杜老师女儿大学毕业,留京工作出现意外,杜老师有意让其回洛阳工作,为他退休回归洛阳做点铺垫。杜老师先是写信告诉我这个想法,并托我先行打听消息,他再回来落实单位。

  期间,我打长途电话给他汇报,杜老师后来回信说,生平第一次接长途电话,太破费了。信中还调侃:“你我都是德操富裕,金钱不足;画匠惜墨如金,我辈唯能惜金如墨。”

  我尽其所能做了一些工作,等杜老师回到洛阳后,又骑着自行车陪着他东跑西颠,最终他女儿选择到一所大学教书。

  临走时,杜老师叮嘱我,“谢公最小偏怜女”,我们离得太远,你在近处,多照应一些。

  此后,他女儿谈了男朋友,杜老师又特意要我过去见见那个青年人,如实向他汇报。期间往来书信许多,已非谈诗论文,多是人间烟火、儿女琐事,字里行间都是一个父亲的拳拳之心、殷殷关怀。

洛阳相思满城飞

杜老师的国画:兰竹情深

  

  杜老师退休后,回到洛阳居住,我已经到三门峡市政府工作了,期间杜老师和许老师还有他的同学吕、杨两位,一起到三门峡游玩,我陪了他们几天。

  回去后,杜老师专门写信致谢,一再说“人数之多已超‘众’,席宴奢侈了,居住豪华了,车辆高档了,非分之福使我深感滥用昔日友情”。

  他帮别人不遗余力,而对别人却从不忍心打扰一点点。

  我在回信中坦言:“老师身上总有‘士’的气质和风骨,学生却是满身‘仕’的酸腐与庸俗,只知道‘出有车,食有鱼’才是待士之道,‘大碗喝酒、大块吃肉’方尽地主之谊,不懂风雅,堕落如此,思之赧然。”

  2001年10月,我参加全国公考到北京《中华合作时报》任总编辑,杜老师对我颇多期许和鼓励,还寄来他的文集给我学习。其中,气势恢宏的散文《大河雄魂》《写在中华大地上》《名园悲愤赋》《秦中吟》等,读之给人以惊风雨、撼天地、泣鬼神的心灵撞击;《<聊斋志异>里的爱情世界》《<红楼梦>里的情愫乾坤》《清窗冷月话黛玉》等学术文章独特角度、独家观点,每每让人抚掌击节;《塞上的青春》自述,更使我看到当年杜老师响应祖国召唤、奔赴边疆的激情燃烧岁月。

  2006年底,我的班主任许可权老师来北京,我接待他游玩,他说杜老师有病了。送走许老师,我打电话给杜老师,问候他的病情,并说让他来北京看病,我做好接待,他说他安排一下,订好了时间告诉我。

  我等了多日不见消息,正准备打电话给他,忽然接到许可权老师电话,说杜老师去了。

  我拿着电话,愣在那里半天无语。

  因出差在外无法抽身,只好派遣单位同事、也是洛阳人的老赵代表我回洛阳送别杜老师。

  当晚,我辗转难眠,写下“良师乘风去”一文悼念他。

  节日放假,我赶往洛阳到杜老师的墓前祭拜,除了流泪,我竟一句话也讲不出。我后悔自己没有直接到洛阳去接他到北京看病,而是傻傻地等他,明知道他是不肯给人添麻烦的呀,为什么不去接他?

洛阳相思满城飞

杜老师的版画:心愿

  七

  2019年,从工作岗位退居二线后,我开始重拾旧爱,拿出当年手抄的“王维诗集”,重续前缘,再读王维,陆陆续续写了接近二十万字的读书笔记。最后结集为《怎一个佛字了得——漫说王维》,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我曾经对责任编辑说,写这本书,不是为了评职称,也不是为了拿学位,而是为了感恩和还愿。

  这个愿,就是四十四年前那个深夜,我当着杜老师的面说过“写一本《王维评传》”。

  这个愿,也是缘,使我与杜老师之间诞生、绵延了一段亦师亦父的情缘。

洛阳相思满城飞

杜老师的版画:我的百草园

  八

  2025年1月5日上午,我和杜老师的女儿、女婿一起到杜老师的墓地,把鲜花和我的《怎一个佛字了得——漫说王维》郑重放在墓碑前,我只说了一句“杜老师,我来给你交作业了”,就哽咽得再也说不出话来,长跪不起,任凭眼泪长流。

  杜老师的女儿杜薇在旁哭着说:爸爸,建平哥来看你了,带来了他的新书,敬献给你。如果您有知,就给我们托个梦吧。我们都很怀念您。

洛阳相思满城飞

杜老师的篆刻:吾家在背邙面洛

  九

  从墓地回来,我一直盼着杜老师给我托梦,但迟迟没有。

  直到春节前,忽然我梦见了杜老师,梦中我们一起骑着自行车四处飞奔,一会儿在王城公园,一会儿在洛河岸边,一会儿在安乐窝,一会儿在贴廓巷,一会儿在老集,一会在关林,一会儿是牡丹花丛穿行,一会儿是油菜花海漫游,他那白发飘飘的身影,他那满面春风的笑容,时隐时现,几乎是无声电影一样……

  梦中,杜老师墓碑背面所刻的绝美文字,时断时续在空中漂浮:

  余平生所赏者:大漠孤烟,长河落日,淡云素月,疏梅横枝;余平生所慕者:蕴藉潇洒,倜傥风流,并佐之以俏丽,右之以纯朴;余平生所工者:或舞之于笔墨,或操之于刀斧。是故,无论是秦砖汉瓦、龟甲兽骨,也无论是和璧昆玉、绢宣之属,皆笼之于笔端,置之于锋底,以刻画中华民族之性格,以倾吐对祖国、对人民之深爱耳。(杨建平)

[ 责编:宫辞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宁夏同心:储农资 修农机 保春耕

  • 早春时节田间忙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2025年2月7日,重庆市巫山县曲尺乡月明村一大片梅花竞相开放、灿若红霞,游客和市民前来游玩打卡,尽享春日的快乐和惬意
2025-02-08 14:52
2025年2月5日,福建省福清市石竹山风景区,一场非遗英歌舞、建瓯挑幡等非遗表演正在进行,让游客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丰富景区文化内涵和游览品质
2025-02-06 15:55
2025年1月20日,江西省赣州市章贡区城市中央公园内,游船与湖水、植被、高楼相互映衬,呈现出一幅冬日多彩美丽生态画卷
2025-01-20 15:30
2025年1月16日,受低温天气影响,山西省运城盐湖出现冬季独特的“硝花”景观,水面上的硝花形态各异晶莹剔透,美不胜收。
2025-01-16 15:56
一位“行者”行走在广袤的沙漠中,遮掩着绝世的面庞,一面“古镜”掩埋于厚重的沙下,刻满了时间的裂痕。
2025-01-13 17:25
2025年1月9日,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桃花源国家森林公园白雪皑皑,雪景如画
2025-01-09 15:24
关爱卡寒假公益行 助力云南各族青少年儿童梦想起航
2025-01-08 14:42
2025年1月5日,在山西太原南站开往呼和浩特东站的D4022次列车前,游客自拍合影。
2025-01-06 16:01
2024年12月8日,广西梧州岑溪市岑城镇木榔村,生态田园中阡陌纵横线条分明,冬韵如画。
2024-12-10 16:48
2024年12月10日,贵州省黔西市绿化白族彝族乡大海子村,青山环绕树木葱茏,构成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2024-12-10 16:40
2024年12月6日,古城苏州街头,成片的银杏、红枫等树木色彩斑斓满目缤纷,成为一道迷人的风景。
2024-12-06 15:48
2024年12月6日,初冬时节,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灵山街道花卉种植基地的大棚里一片繁忙,种植户忙着管护花卉。
2024-12-06 15:48
2024年11月30日,初冬时节,河南省南阳卧龙岗文化园内,树木换上"新装",宛如一幅五彩斑斓的画卷,吸引不少市民、游客前往赏景。
2024-11-30 18:34
民以食为天,一日三餐承载着居民的幸福感。
2024-11-27 18:59
政协协商与基层社会治理的衔接,可实现协商于民协商为民,让全过程人民民主更好的在基层体现。
2024-11-24 22:51
11月12日至13日,浏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链长唐安石带队,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张葵红,市人民政府党组成员、副市长、市家居建材产业链副链长谢波等同志参加,赴广东省佛山市开展家居建材产业链招商考察活动。
2024-11-15 17:20
2024年11月12日,江苏省苏州市荷塘月色湿地公园内向日葵竞相绽放,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赏,乐享秋日美景
2024-11-13 15:29
2024年11月12日,湖南省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双江镇的烂阳村,山林色彩斑斓,红叶似火,黄叶如金,松柏常青,宛如大自然的调色盘
2024-11-13 15:28
南泥湾是中国军垦、农垦事业的发祥地,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创业精神的发源地。
2024-10-27 17:37
延安地区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在采矿井约40家,年开采量约5000万吨,但煤质坚硬、自动化程度低等难题严重制约着煤炭产业的发展。
2024-10-27 17:1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