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张恨水序跋》 谢家顺 康鑫 辑注 黄山书社
现代文学在蓬勃发展的同时,孕育出了两重新的理念:一是语言的表现形式开始从半白话文逐渐向白话文过渡;二是文学家们在提升作品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回顾和总结自己的创作缘由、创作心境与创作得失,而这些内容则通过“序跋”充分体现,“序跋”在某种程度上成为研究文学家思想和文学创作的重要文献资料。所谓“序”,即序言、前言、楔子和题记,一般置于书前,分自序和他序,自序以作品为中心,由作者坦陈撰书缘由,说明书中内容;他序则是从他人的视角出发,不仅介绍书中内容,也注重品评相应的作品特色及写作技巧。至于“跋”,即跋语、后记、结束语等,置于书末,通常有总结全书及致谢之意。
在中国通俗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通俗文学大师张恨水,其毕生所作作品丰富多彩,包括小说、散文、诗词等多种题材,从《春明外史》到《啼笑因缘》,从《夜深沉》到《八十一梦》,张恨水的众多作品一直广为传颂,备受关注,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重要位置。
近一个世纪以来,一系列体例完备、观点明晰的以张恨水作品为研究对象的论著广泛涌现,譬如,《张恨水小说教程》《张恨水年谱》等。而对其作品序跋部分内容的整理研究,似乎至今无人涉足。由谢家顺、康鑫最新辑注的《张恨水序跋》(黄山书社2024年10月出版)则弥补了这个遗憾。这部首次集中汇编张恨水毕生所作序跋的书为张恨水研究打开一扇新的窗户,不仅全面搜集、整理了张恨水的小说、散文集、诗词集的自序(跋),也收录了挚友钱芥尘为其作品撰写的序言,以及张恨水为张友鸾、冷眼生、郑逸梅等人的著作所作序言。可以说,序言,尤以自序来说,作为一本书重要的组成部分,完整地再现张恨水作品漫长的孵化过程,深入地挖掘、剖析他在构建作品结构、形式及写作意图等方面的现实思考,为学界研究张恨水及其创作提供了详备的材料。以《啼笑因缘》为例,自序中提到该作品的创作缘由,概言之:旧京的五月,张恨水到中山公园赏景,在一列山土之间休憩,望僻静之处,脑海幻影涌动,遂用铅笔在笔记本上草草地录出大意,由此,形成《啼笑因缘》的基本框架。如此看来,小说作为现实的反映,其脱胎于物质世界,又在文学语言的修饰下,呈现出更加立体化、艺术化的特征。
而张恨水“大写的品格”则在跋中充分体现。《啼笑因缘》在《新闻报》刊载之后,广受读者推崇,一部分人纷纷写信给张恨水,期望他再作续集,张恨水就作续集问题诚恳谈道:“古人之书,尚不可续,《啼笑因缘》万比不上古人。《啼笑因缘》是极幼稚的作品,若把一个幼稚的东西再幼稚起来,恐怕这也有负读者之爱了。”
通过序跋,在文学内容本身与作者之间架起一座连接的桥梁,其不仅停留在作品创作缘由的坦陈上,也关注结构建设、语言文字修饰等对作品全局的影响问题。张恨水深刻地认识到“创作心态”在作品序跋中的重要作用。对于读者对作品的推爱,张恨水始终心存谢意。为了回馈广大读者,亦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啼笑因缘》这部作品,张恨水不吝惜在纸上以千余字向读者剖析小说在叙事方面的基本手法,他以渲染、穿插、剪裁等概念来解析自己最初的创作目的。以《啼笑因缘》中何丽娜与樊家树的相爱这一事件为例来谈渲染,如果单就何丽娜过于活泼的人设而言,并不会深得老实人樊家树的喜爱,而张恨水就在此处将其与意志薄弱的凤喜形成对比,以凤喜对爱情极度疯狂而又软弱的个性突显何丽娜的忠实,从而很好地呼应樊家树对忠诚爱情的向往,使得一对性格迥异的男女主人公相爱的初程显得合情合理,在此基础上,又充分挖掘人物的性格、心理,借文学语言进行深度描摹,继而整个小说情节在此过渡的既顺畅,又精彩。经典的作品浸润着作家的良苦用心,字里行间体现作家的“创作心态”。这样,就构建出了一部独具特色的张恨水式的小说。
此外,辑注者在每篇序跋后添注了详细的辑注,简略介绍原书内容梗概、版本演变情况及相关人物,以引导读者了解文本的内容与价值。
《张恨水序跋》的出版,填补了此前张恨水毕生所作作品的序跋无人整理、汇编的空白,对于研究张恨水及其作品的创作历程,乃至20世纪初通俗文学的创作技法与思维分析的研究,有着重要的学术意义。(陈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