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由广东歌舞剧院倾力打造的舞剧《人在花间住》,自去年4月在广州大剧院首演以来,已经走过广东深圳、佛山,以及广西南宁、湖南永州、福建莆田等城市,足迹遍布全国4省(自治区)9城。5月10日、11日,舞剧《人在花间住》带着岭南文化的芬芳来到北京,以温情和诗意的视角唤醒人们对亲情深沉的记忆与感悟。
这是一部将目光投向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作品,关注普通家庭、讲述平凡故事、抒写朴素情感。阿尔茨海默病题材的舞剧目前国内还比较少见,对于这样一部具有人文关怀、充满温情的舞剧,值得人们走进剧场,在中国家庭那种独有的细腻情感和代际羁绊中真切感受情感的流动。该剧导演费波表示,“我们讲述的是关于病痛、关于记忆的主题,侧重于人们共通的情感。它既可以是一个具体的故事情景,也可以是一种感受和共鸣”。
这是一部娓娓道来、直抵人心的作品。舞剧《人在花间住》以“人—花—城”三者间的情感互动、生命互融为主题,剧中的故事围绕罹患阿尔茨海默病的母亲和迷失于都市繁忙工作、忽视亲情的儿子展开。花,是母亲开的花店,是街坊邻里间互助的情谊,是身为疍家女的母亲花季少女时的美,也代表着广州这座“花城”对爱与美的追求。主创充分调动身体、舞美、灯光、造型、音乐及影像,共同打造虚实结合的舞台意象。随着母亲精神世界的变化铺陈,白民与鲛人、花间与海底、邻里或疍女……无尽幻象在光影摇曳间交织生长。
这是一部以花喻人、探讨生命温度与记忆留存的作品。《人在花间住》以花命名、以花入题,剧中处处有“花”的印记。广州是“花城”,花渗进了广州的自然、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人在花间住”契合这座城市的精神追求。母亲的花店开在“花城”的骑楼里,和街坊邻里间的关系,也如花一般美好。剧中的儿子是一位园林设计师。母亲对美的追求和对花的喜爱,也烙在儿子的生命记忆里,影响了他的人生轨迹。妆造上,该剧也几乎都是以花为灵感的设计。无论是百花仙子出现时,舞者模拟二十四番花信风的形态,花瓣缠绕飘逸的裙裾;还是幻境中群舞舞者头顶马蹄莲形状的装饰,都是用花来展现母亲的心境和状态。“疍家女”舞段中,摇曳生姿的疍家渔女们一仰头,便可以看到抵挡日晒风吹的斗笠下藏着一圈鲜花,含蓄、内敛、坚韧的外表下,暗藏了对美好生活的热盼。
传统文艺作品中,“花”常作为美的象征,但这部舞剧作品并没有把“花”单纯塑造成美丽的观赏客体。编剧温方伊表示,“花的美人人可见,不需要一部舞剧作品再来强调。人与花的关系若仅是看与被看的关系,那么花便成为了没有生命的物体,不具有主体性。然而,花有生命,人与花是在同一片土地上共生、相互依存”。花,在剧中其实是人生命成长过程的象征。当人们感受到生命存在的时候,就应该尽情地绽放,并享受这种绽放美的过程。绽放的花朵不仅是视觉上的点缀,更象征着顽强的生命力,人间真情始终如花朵般芬芳动人。(胡何)
舞剧《人在花间住》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