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嵩迪
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七十余年时间里,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产生出了丰富的知识成果,而这汗牛充栋的研究成果呈现出怎样的发展特征,面临着怎样的问题与挑战,与高等教育学科建设、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之间存在着怎样的关系,这些问题都需要开展学术史研究来找出答案。卢晓中教授等著的《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高等教育研究》正是系统梳理高等教育研究学术史的一部力作,以扎实的文献研究全面回顾了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发展历程,也为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未来之路指引了方向。
《当代中国教育学术史——高等教育研究》 卢晓中 等著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22年10月
我国高等教育的研究历史不长,学科成熟度、研究方法的科学性、话语体系的专业性等都尚在发展之中,这些特点也使对其进行学术史概括成为一件并不容易的事情。该书共设计八个章节,以“学科制度的建构与现实问题的研究并重推进”这一关键特征为线索,铺开了对中国高等教育研究的全面回顾与中肯评述,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持续的学术积淀、学科的夯实以及高等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
高等教育研究作为一种“领域性知识”,具有理论和实践的双重面向,该书从高等教育的理论问题研究与实践问题研究两方面进行了系统地梳理与总结。理论问题研究方面,该书系统梳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基本理论研究的成果,涉及高等教育规律、高等教育功能、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大学理念和大学文化等几大重要主题;实践问题研究方面,该书对高等教育体制改革、高等院校管理、高校教师、高校学生、比较高等教育等主要研究议题的历史脉络、重点问题、研究趋势等进行了系统回顾与梳理,描摹出中国特色高等教育实践的现实图景,彰显了高等教育研究者们解释与改变世界的使命担当。
而该书贯穿始终的着眼本土、立足中国的研究思路也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从跟跑实践向领跑实践提供了一种可能的路径遵循。高等教育的强实践性决定了高等教育研究不是去追求“闲逸的好奇”,而要能够真正引领受复杂多变外部因素影响的高等教育走出迷局,因此必须扎根于中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实践,形成我国高等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以本土知识阐释中国高等教育问题、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践,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书写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更加辉煌的学术史。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