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光明网讯 8月16日,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在广州举办。来自全国近300位出版发行界、科技企业代表及海外出版人,围绕“智汇丝路·融通四海:创新驱动‘一带一路’出版协同发展”主题,探讨数智时代“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新趋势新路径新举措,共同推动新时代“一带一路”出版合作走深走实。会上,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与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结果公布。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邬书林在致辞中介绍,我国出版界积极响应并落实好“一带一路”倡议,不断加大与沿线各国家、各地区的人文交流与合作力度,自2013年以来,翻译了3000余种中国经典著作,与50多个国家的出版社共建选题库,推出1200余种合作图书,促成1.8万项版权贸易。邬书林指出,为推动“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向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中国出版界需把握三个关键:一是以精品内容为核心,深化文化价值挖掘,系统翻译中国经典,加强联合创作,让传播更具穿透力影响力。二是以技术创新为引擎,主动拥抱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加快数字出版国际合作,实现精准传播,让合作更具创造力。三是以务实机制为支撑,完善长期合作保障,推动标准对接,建立常态化人才交流与版权保护机制,形成共生共融格局。
中宣部进出口管理局副局长、一级巡视员赵海云在致辞中强调,为深化数智时代“一带一路”出版合作,提升国际传播效能,出版业须把握其天然国际化属性与人脉优势,并清醒认识国际化与数字化是“必答题”而非“可选项”。他指出,国际出版业已向知识服务转型,中国出版亟需提升在全球知识生产链条中的价值高度。一要坚守稳定的话语体系与逻辑,将中央精神转化为具体实践。二要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推动从单一版权输出向对外出版能力建设转型。三要探索行业联盟模式,破解规模分散难题,提升效能。四要加速数字化转型,破除对数字化的迟疑,按照国际学术规范,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逻辑。五要强化国际合作深度链接,吸纳国际优秀人脉资源,增强行业吸引力。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中国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张纪臣在致辞中重点介绍了中国出版集团深耕“一带一路”国家出版市场的行动路径。他强调,集团将依托重点项目合作,推动出版产业链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共建“智汇丝路”新生态,全面提升中国内容在“一带一路”的触达力与影响力。
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国际出版周报》编委会主席、“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与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指导委员会主任李朋义详细介绍了第六届“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征集与国际化人才遴选活动情况和最终结果。据介绍,本次活动设置“主题图书‘走出去’”“版权输出”“海外布局和运营”“国际策划与组稿”“国际营销和渠道”“数字出版‘走出去’”6大类别案例和“国际化领军人才”“国际化人才”两大类别人才。该活动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131家出版企业提交的200个典型案例、35位国际化领军人才和56位国际化人才申报材料,申报数量创历史新高。经评审,最终有95个案例入选“一带一路”出版合作典型案例,16位入选国际化领军人才,30位入选国际化人才。
会上,广东省出版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君铁,埃及、阿联酋希克迈特文化产业集团创始人兼总裁、第九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青年成就奖获得者艾哈迈德·赛义德,励讯集团中国区高级副总裁张玉国,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伊朗籍副教授、伊朗研究中心研究员,第十六届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获得者艾森·杜思特穆罕默迪分别作主旨报告。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社长兼总编辑陈刚,河南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编辑孔令刚分别作为入选“一带一路”国际化领军人才和出版合作典型案例代表进行了经验交流。
本次交流会由中国出版协会、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主办,中国出版协会“一带一路”出版工作委员会、中国出版传媒商报社、南方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国际出版周报》承办。“一带一路”出版合作经验交流会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六届,成为“一带一路”出版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平台,为推动国际出版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宫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