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个体攻关到联合作战,从无人问津的“绝学”变成世界关注的“显学”——
西夏学从寂静走向芬芳
又一次令人瞩目的学术盛会,又一场百花齐放的群贤毕至:8月21日至23日,来自国内各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以及国外的百余名专家教授、青年才俊,在西夏陵“申遗”成功的喜庆日子里,再一次集合到西夏学的旗帜之下,聚集到昔日西夏首府银川,共同续写西夏学的辉煌。
“第九届西夏学国际学术会议”,仅从这个会标中就可以看出西夏学的繁荣。一个历史性、地域性的学术会议,能够这样一届一届地延续,连续举办了9次,且每一次都有多国学者与会,会议规模越来越大、研究成果越来越多、聚集的人才越来越广泛,所有这些不仅说明这个学科的魅力,而且向世人昭告它的繁荣在不断延续:“西夏学”实实在在地走出了“绝学”的困境,已成为响当当的国际“显学”。在西夏陵“申遗”成功的背景下,本次研讨会增加了研讨“西夏陵文化遗产价值”的内容,让学者有了更多的研讨空间。
从本次学术研讨会透露的信息中可以看出,西夏学研究正呈现方兴未艾、百花齐放的局面。老一辈西夏学专家史金波、陈育宁、聂鸿音、汤晓芳等仍然“在线”,都向研讨会奉献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年西夏学专家李华瑞、杜建录、孙伯君、杨蕤、彭向前、杨浣、段玉泉、束锡红、于光建等都已独当一面,不断推出了新成果,在西夏学的各个领域也扛起了大梁。尤其令人振奋的是,一大批学有专长的三十岁左右青年学者成为西夏学的硕士、博士,并且对西夏学产生了浓厚的学术兴趣,在各个门类都有建树。本次收到的学术论文有100多篇,被装订成厚厚的4大本,研讨会为提交论文的每一位青年学者都提供了发言、展示的机会。
更令人眼前一亮的,是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在会场内外展示的西夏学研究的新成果——琳琅满目的西夏学专著。作为教育部西夏学重点研究基地,宁夏大学西夏学研究院在最近这短短5年间又将西夏学研究推向了新高度。如今,百部西夏学专著的出版计划,已经完成了60多部。其中,堪称西夏学里程碑的鸿篇巨制《西夏通志》已经出齐。这部由《西夏史纲》《西夏地理志》《西夏经济志》《西夏职官志》《西夏军事志》《西夏人物志》《西夏部族志》《西夏风俗志》《西夏语言志》《西夏文献志》《西夏文物志》组成的志书,分为11卷,有400多万字,不仅填补了我国史籍的空白,而且解决了长期困扰学者的难题,将进一步推动西夏学的研究。
(光明日报原高级记者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