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AI制图
作者:王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这个话题选自《荀子》第4篇《荣辱》篇。
在人生旅途中,我们常常被鼓励要勇敢,要见义勇为。小时候,家长告诉我们跌倒了要勇敢站起来;学生时代,老师教导我们遇到挑战要迎难而上;步入社会后,我们听到最多的职场金句就是“勇敢拼搏,勇敢追梦”。然而,我们真的理解“勇敢”这个词的真正含义吗?到底什么样的勇敢值得我们学习?
古人对勇敢的讨论从未停止过,孔子就说过“勇者不惧”。荀子在《荣辱》篇中详细探讨了勇敢的不同层次,并给出了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勇敢并不是一种单一的品质,而是有高低贵贱之分。他把勇敢分为四类:即狗彘之勇、贾盗之勇、小人之勇和士君子之勇,并明确指出,只有士君子之勇才值得我们学习和追求。
狗彘之勇:不要做抢食的莽夫
荀子提出的第一种勇敢是狗彘之勇,即猪狗般的勇敢。这种勇敢指的是那些为了满足一己私欲而毫无底线、不计后果的冲动行为。这种勇敢的特点是:不讲是非对错,不管后果,只要自己能捞到好处,就敢不顾一切地去争去抢。想象一下,一群猪狗围着食物撕咬抢夺,它们不在乎别的同类是不是挨饿,也不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合适,唯一的目标就是先把自己喂饱。人类世界中,这种狗彘之勇也很常见,譬如,大家都在排队,他却理所当然、理直气壮地插队,毫不顾及别人的感受。
再譬如,职场中投机取巧、不择手段,只为自己能快点升职加薪,完全无视同事的努力。这种“勇敢”其实就是莽撞、自私、短视,荀子告诉我们,这是一种低级的勇敢,是毫无廉耻、毫无道义可言的行为。狗彘之勇是蛮干和贪婪的结合,绝对不能学。
贾盗之勇:小聪明不可取
第二种勇敢,荀子称之为贾盗之勇,即商人盗贼式的勇敢。这类人的特点就是见利忘义、唯利是图,为了利益敢于铤而走险,甚至不惜用极端的手段。
缅北电信诈骗分子明明知道他们的所作所为是违法的,但他们仍然去做,这是因为他们被利益所驱使,而“勇敢”地去做违法的事。同样,一些商人为了获取最大利润,也往往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择手段,这些人是把勇敢用错了地方。贾盗之勇,也不值得学习。
小人之勇:鲁莽不可取
第三种勇敢,叫小人之勇。简单来说,就是不怕死,荀子用四个字来形容这种勇敢:“轻死而暴”。就是不管不顾,逞匹夫之勇,甚至不惜搭上性命。这种人可能出发点是好的,但缺乏理性,缺乏判断力,最终可能害了自己,也害了别人。譬如,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跳进河里救人,不但没有救上人来,自己也搭进了一条命;再譬如,为了面子而大打出手,结果可能就是,不但自己受了伤,还可能触犯了法律,得不偿失。这种勇敢,就是小人之勇。
这类人往往敢于行动,但缺乏智慧,他们的勇敢不是基于深思熟虑,而是纯粹的鲁莽和冲动。荀子告诉我们,这种勇敢同样是低级的,不值得提倡。真正的勇敢,不是无谓的牺牲,而是在保证自己能力的前提下去做正确的事。
士君子之勇:最高级的勇敢
最后,荀子讲到了士君子之勇,这是他最推崇的勇敢,也是我们应该学习的勇敢。这种勇敢,是基于道义的勇敢。它不仅仅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一种建立在理性、智慧和品德上的勇敢。荀子认为,真正值得尊敬的勇敢,是面对强权不低头,面对不义敢于站出来,坚持做正确的事情,即使遭受损失,也不违背自己的信仰和原则。
这样的勇敢,在历史上比比皆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元朝大军宁死不屈,坚守气节;史可法在明末誓死守扬州,即使知道胜算渺茫,也不愿苟且偷生;近现代的革命烈士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怕牺牲,坚持信仰。
这种勇敢,不是冲动行事,而是深思熟虑后仍然愿意承担风险的勇敢。它不是为了私利,而是为了更大的意义和道义。士君子之勇,是理智、坚定、无畏的勇敢,是最高级的勇敢,值得我们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