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作者:王杰(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山东大学兼职特聘教授、中国实学研究会会长)
这个话题选自《荀子》第4篇《荣辱》篇。
生活总是充满了不确定性。今天你可能吃了顿大餐,明天就因为天气变化而着了凉;有时候好好的工作计划也突然间乱了套。你永远无法预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在这种变幻莫测的现实中,学会做出预判,才能让自己更稳妥地走下去。
预判不仅仅是帮助我们趋利避害,更是一种面对不确定的聪明态度。试想,如果你完全没有预判,遇到问题的时候就只能像一只无头苍蝇一样乱撞,结果还不一定能找到正确的方向。
对于这个问题,荀子有自己的一套看法。他在论述如何处理不确定的未来时,强调了通过理性思考、观察判断来做出预判,尤其是在面对未知事物时,保持谨慎而智慧的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AI制图
面对未知,我们如何预判?
荀子认为,人的一生,尤其是面对未知的挑战时,不可能事事都依赖命运的安排。我们需要依靠自己的知识、经验以及理性思考来做出一定的预判。这样,我们不仅能在风浪中把握主动,还能有效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简言之,预判就是在不确定的世界里,为自己做一个合理的“保险”。
他以一种非常形象的方式提醒我们:如果不去做预判,那就像是“乘舟将渡,忽闻岸上踏歌声”。你明明知道自己要去哪里,但如果一路上没有判断和规划,一切就可能被突如其来的变化打乱,结果完全无法掌控。
其实,预判并非是神预测未来,而是根据已有的信息和经验,做出合理的判断。你并不能完全控制未来的风向,但你可以控制自己如何调整帆船,做好准备迎接挑战。
荀子与“知行合一”
荀子不仅强调预判的理性,还特别强调行动与思考的统一。在他看来,预判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行动,而不是空谈未来。如果只是做空洞的预判,而没有实际的行动,那就如同空中楼阁,一旦风吹雨打,必定会垮塌。因此,面对未知的挑战,我们不仅要预判,还要行动,做到“知行合一”。
这种理念与我们现在常说的“计划与执行并重”是同一个意思。我们每个人都知道,规划总比无头苍蝇乱撞来得有效,如果在预判之后没有实际行动,那一切都只是纸上谈兵。预判和行动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环节,不能只停留在空想阶段。
举个例子,你是一个创业者,面对市场瞬息万变的变化,你预判到下一季可能会有一些竞争对手的崛起,或者消费者的需求会发生变化。这时,你应该提前做好相应的准备,而不是在事情发生后手忙脚乱地补救。这个“准备”不仅是计划,也包括实际的调整和适应。
预判不是万无一失
不过,荀子也提醒我们,尽管预判很重要,但它并不是万能的。预判是基于现有的信息和经验,而生活中很多时候,情况会出乎我们的意料。面对这些突如其来的未知,我们应保持灵活的应变能力,而不是死守自己的判断。过于固守某一预判,可能会导致“偏见”,让我们错失更好的机会。
例如,在科技行业,市场的变化非常迅速,很多企业都曾经因为错误的预判而错失了发展机遇。像诺基亚这样的手机巨头,曾经预判错了智能手机的未来发展,结果在苹果的强势崛起下迅速下滑。预判是帮助我们更好应对挑战的工具,但我们必须明白,不是所有的预判都能百分之百准确。
因此,面对不可预知的变化时,除了预判,我们还需要灵活性和适应能力。预判只是提供一个方向,而实际的应对过程,往往需要根据新的情况调整策略。
如何提高自己的预判能力
既然预判如此重要,怎样才能提高自己的预判能力呢?荀子在这方面的建议同样是理性与实践相结合。
积累知识和经验。知识是做出准确预判的基础,你得学习和掌握足够的信息,才能在面对未知时有更清晰的判断。而这些知识和经验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时间和不断积累。
观察和分析。不仅仅是通过书本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都可以成为你预判的依据。我们要从周围的事物入手,仔细观察,仔细分析,好的预判源于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保持开放心态。学会接受变化和不确定性,培养灵活应变的能力。很多时候,我们会因为过于固守一个方向而无法突破。但如果能保持一颗开放的心,接纳新事物、尝试新方法,反而能在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出路。
实践与反思。预判并不是一次性的任务,它需要不断地实践和反思。通过不断实践,验证自己的预判是否准确,然后通过反思总结经验,这样才能不断提高预判的准确性。
总的来说,面对未知,我们不能没有准备。通过预判,我们可以做出更明智的选择,避免不必要的风险。预判是智慧的体现,是理性思考的结果,它与行动、反思紧密相连,形成一个持续优化的闭环。
荀子教导我们,面对不可知的未来,保持理性与谨慎是必要的,但也要灵活应对变化。预判并非万能,它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更好地应对挑战的方式。正如他所说:“学不可以已。”学习预判的艺术,也永远不能停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