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讯 11月8日,第十五届海峡两岸华文出版与文化创意学术论坛暨第四届闽台文化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在福建漳州开幕。来自北京大学、河北大学、台湾海洋大学、台湾南华大学、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大学、浙江传媒学院、厦门大学、河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广东财经大学、华侨大学、闽南师范大学、闽江学院、三明学院、莆田学院等高校师生以及中国华侨出版社、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超星泛雅集团等文化出版企业代表共150余人参与会议。

本届论坛以“华文出版与文化传播:传统赓续中的数字创新路径”为主题,两岸专家学者业界人士齐聚一堂,围绕“两岸出版合作机制创新”“智慧出版与华文内容生态治理”“华文出版国际传播”“两岸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等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共同探索两岸出版业在智能时代的融合创新路径与高质量发展未来。开幕式由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林大志主持。
闽南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廖志丹在开幕式致辞中指出,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自2005年发起以来,致力于推动两岸出版界的学术交流与务实合作,是两岸出版与文创领域高层次对话的重要平台。本次论坛与闽南师范大学发起的“闽台文化与传播学术研讨会”合二为一,涵盖华文出版与闽台文化传播两大研究方向,期待参会嘉宾在深入研讨与思想碰撞中产出丰硕的学术成果,为两岸出版与文化传播事业注入新的活力,助力中华文化在数字时代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
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陈丹在致辞中表示,海峡两岸同文同种,华文出版与文创事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扎实的学科基础、创新的人才培养机制,以及两岸学界与业界的智慧共创。北京印刷学院愿与各方一道,充分发挥自身在出版传媒领域的特色优势,深化两岸在数字出版、文化创意、版权运营等领域的合作,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为构建两岸出版与文创共同体贡献更大力量。
海峡两岸华文出版与文化创意学术论坛理事长、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原院长白贵在致辞中表示,国家高度重视出版学科建设,将其视为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支撑。通过推动出版“走出去”,旨在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是增强国际传播能力、促进文明互鉴的重要战略举措。期盼两岸的出版专业教育能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同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出版人才;两岸的出版产业能够携手并进,不断提升合作水平,共同创作出更多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展现时代精神的出版精品,携手向世界讲好中华民族的现代故事。
开幕式上举行了中国华侨出版社“侨心书苑”捐赠仪式,该文化品牌项目将落户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力打造高水平文化交流与育人平台。
大会主旨报告环节,多位专家学者发表前沿见解。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黄国彬、浙江传媒学院出版学院院长崔波、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委会主任任瑞娟、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杨金花、台湾海洋大学海洋观光学士学程主任黄昱凯、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万丽慧、超星泛雅集团副总经理曹雪英等专家学者与业界代表分别就“中国图书对外出版”“视频刷书对城市青年精神劳动的双重影响”“AIGC对新型内容生产的影响及策略”“出版产学合作的深度融合机制”“AI介入下华文内容生态的风险与治理”“数字化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AI赋能数字教材的建设与探索”等主题分享了学术观点。

在专题分论坛上,来自海峡两岸高校的师生分别围绕人工智能与出版转型、闽台文化传播研究、闽台民俗与文化认同、文化创意与数字创新等多个领域展开深入研讨。
本次论坛由闽南师范大学、海峡两岸华文出版与文化创意学术论坛理事会、中国科技新闻学会数据新闻专委会主办,闽南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出版学院)、闽南师范大学两岸传播研究中心、福建省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会两岸关系理论漳州研究基地共同承办,河北大学跨文化传播研究中心、河北省传媒与社会发展研究基地协办。
海峡两岸华文出版论坛创始于2005年,由北京大学现代出版研究所、台湾南华大学管理学院华文出版趋势研究中心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发起,已成为两岸出版界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论坛持续深化两岸高校间的多维合作,尤其是旨在通过学者互访讲学促进学术对话,依托联合研究攻关推动理论创新,建立研究生交换培养机制培育专业人才。论坛不仅有助于构建起稳定的两岸出版学术共同体,更能有效促进华文出版理论体系建构与实践经验共享,在推动学术研究范式转型、服务出版产业升级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