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无讼”是中华法治文明的精神内核,也是中华法系为世界法治文明贡献的东方智慧。在“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全国法院深化诉源治理改革的时代背景下,一部深入解读“无讼”思想源流、还原先秦诸子治理理想与实践探索的通俗化学术新著《天下无讼:先秦诸子的梦想与实践》,近日由法律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由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教授、司法裁判研究中心主任杨贝撰写的著作,源自其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法律讲堂》主讲的“天下无讼”系列节目,并在此基础上深化拓展。本书系统梳理了儒、墨、法家等先秦诸子关于“无讼”的思想与实践,将专业的学术研究转化为公众易读、易懂且引人深思的文化读本,为读者理解中华法治文明的精神内核,提供了一部脉络清晰、生动易读的思想导览。
本书立足于“无讼”这一中华法治文明的核心理念,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引领读者穿越时空,走进先秦诸子的思想世界。全书将生动的故事与深刻的思想完美融合,保持了讲稿原有的口语魅力和叙事张力,让抽象的先秦法律思想变得鲜活可感。
从孔子的“教化先行、设刑不用”,到孟子的“正视听、行善政”,到墨子的“大爱人间、行义不止”,再到法家的“以刑去刑”,最后到荀子的“化性起伪、礼法并用”……作者以深厚的学养和清晰的逻辑,将这些深邃的治理智慧娓娓道来,挖掘出《周易》中“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的中华治理密码——诸子形似水火的法律思想背后实则共享“无讼”这一最大公约数,也由此共同绘就中华文明“和为贵”的精神底色。
尤为重要的是,本书并未止步于对思想的梳理,而是将历史的智慧进一步引向当代的思考。不仅还原了“无讼”理念的历史源流,更着力揭示了其背后深厚的文化意蕴与现实观照。书中将先秦诸子的治理理念与当下的司法实践、基层治理和社会建设等现实议题相呼应,为理解现代法治建设中的“诉源治理”“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等理念提供了深厚的文化支撑和理论资源。全书以“无讼”为线索,以思想为切入口,融合时间与语境,呈现了一场贯通古今的中国治理智慧对话。
本书既是一部系统阐释“无讼”思想源流的学术作品,也是一部适合大众阅读的传统文化普及读物。它的出版,不仅为社会大众奉献了一部“看得懂、用得上、传得开”的启蒙思想著作,也为专业人士提供了一部值得会心品鉴的匠心之作,为推进当代法治文化建设提供了有益的思想资源。(张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