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文字的魅力辛弃疾是南宋初期词坛著名词人。二十岁时,投奔义军领袖耿京帐下,并奉表南归。辛弃疾为遵祖训以“报君父不共戴天之仇”,但南归之后,却始终没机会参加战斗。且因其“北方归正人”的身份,遭到排斥打压。
明代晁瑮《宝文堂书目》素被视作中国古代话本小说的宝库。学界长期流行一个“常识”,即认为该书目中著录了“简称”,如《柳耆卿记》《孔淑芳记》《杜丽娘记》分别是《柳耆卿诗酒玩江楼记》《孔淑芳双鱼扇坠记》《杜丽娘慕色还魂》等话本小说的“简称”。然而新文献的发现与细致的文本内证表明,此“简称说”实为一代学人在史料局限下的或然性推定,有必要予以匡正。
古老的甲骨文时代以来,汉语词汇已走过近三千年春秋。汉语词汇词义的演变、结构的发展从未停止,词汇的面貌产生了很大变化。系统梳理汉语词汇的发展脉络,揭示其内在规律,是历史与时代赋予我们这一代学人的重要使命。
“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将于2025年11月4日至2026年2月8日在故宫永寿宫展厅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九重之下——故宫造办处旧址考古成果展”将于2025年11月4日至2026年2月8日在故宫永寿宫展厅举行,并免费向公众开放。
11-04
看民风淳朴,亦看传统风俗与时俱进;看山水秀美,亦看文化遗产传承利用;不久前,中宣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文艺赋美乡村”工作方案(2025—2027年)》提出“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更好满足农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壮大乡村文化人才队伍,激活乡村文化内生动力”。
11-04
第15届全国世界语大会于10月31日至11月2日在山西太原山西财经大学举办,200余名世界语者在这里济济一堂。《墨子》《孟子》《庄子》……枣庄学院以世界语为媒介出版的中国文化研究与传播系列丛书,也来到了这届大会设立的“读懂中国 文明互鉴”世界语主题书展上。龙云霞(右一)在大会现场同世界语爱好者交流。
11-04
熟语是语言中定型的词组或句子,包括成语、俗语、谚语、歇后语(也称“俏皮话”)。其中,成语属于典雅的书面语形式,而俗语、谚语、俏皮话则属于口传文化。津派俗谚和俏皮话蕴藏着天津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风俗习惯、言语风格等,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体现了天津方言简洁明快兼诙谐幽默的特点,是津派口传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
11-02
1892年,邓以蛰出生于安徽怀宁,是清代碑学、篆刻、书画大家邓石如的五世孙。其父邓艺孙精于中国古代诗论,雅擅词翰,毕生从事教育事业,对邓以蛰走上学术道路有着重要影响。兄长邓仲纯与邓以蛰一同留学日本,专攻医学,与同乡陈独秀有密切交往,后于医学界颇具声名。其弟邓穆、邓以从亦为学人,曾任教于复旦大学、青岛大学等高校。
10-27
1938年初,武汉成为战时临时首都,大批文化界人士会聚于此。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在此成立,丰子恺、老舍、郭沫若等均参与其中。汉口成为抗战文艺宣传的重要阵地,也是日军猛烈轰炸的目标。
10-17
顾涛教授的新著《礼治三千年:制作与因革中的法理》(以下简称《礼治三千年》),立足于深厚的经史传统,对中华礼治体系展开了兼具现代学理深度与历史纵贯性的系统阐释。
10-30
谢冕的散文集《为今天干杯》收录近作五十余篇,兼具理性色泽与诗意叙述,内蕴着人文学者的生命智趣与青春诗情。他以凝练笔触描述自身遭遇病痛困厄的洒脱坚韧、师生亲友相知相伴的欢欣鼓舞、游历四方精神返乡的快意无拘。正如他夜宴俄国诗人时即席发言:“今天,只有今天,是我们共同的拥有,属于我,属于我们。让我们为友谊,为和平,为正义干杯!”谢冕散文洋溢着热爱生活、把握当下的通透乐观,具有智趣与情义的独特光辉。
10-29
“豪放”既是人们生活中的常用词语,也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独具特色的美学范畴。“豪放”代表了一种可贵的精神品格,融合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强劲之美与从心所欲的自如状态。从诗文品评角度而言,不论是魏晋风骨、盛唐气象,还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宋词豪放派,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0-17